成語“()微淡()”「清微淡遠」
本頁導(dǎo)讀:此網(wǎng)頁介紹成語“清微淡遠”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nèi)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清什么遠四字詞語、求清的詞語、清微淡遠什么意思?百度一搜就是“清雅微妙,淡泊深...、韓愈是五千年來最怎樣的人、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清微淡遠”的詞條資料
2:清什么遠四字詞語
3:求清的詞語
4:清微淡遠什么意思?百度一搜就是“清雅微妙,淡泊深...
5:韓愈是五千年來最怎樣的人
成語“清微淡遠”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QWDY
成語注音:ㄑ一ㄥ ㄨㄟ ㄉㄢˋ ㄩㄢ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小時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念書,也曾看過。內(nèi)中也有近情盡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 m.zfbfc.com
成語解釋:清雅微妙,淡泊深遠。
成語用法:清微淡遠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造句:他喜歡結(jié)交清微淡遠的朋友
成語“清微淡遠”的擴展資料
1. 清什么遠四字詞語清微淡遠 [qīng wēi dàn yuǎn] 生詞本基本釋義清雅微妙,淡泊深遠。成語接龍遠慮深謀 謀聽計行 行俠好義 義薄云天 天道好還 還年卻老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2. 求清的詞語
熬清受淡 熬:忍受。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才高氣清 才:才能;氣:氣質(zhì)。指才調(diào)高雅,氣質(zhì)清新 澈底澄清 指完全清楚,毫無遺漏 澄清天下 指整肅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復(fù)歸太平 糾纏不清 糾結(jié)纏繞在一起,理不清楚 六根清凈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穆如清風 指和美如清風化養(yǎng)萬物 熬清守淡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弊絕風清 弊:壞事;清:潔凈。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冰清玉潔 象冰那樣清澈透明,象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冰清玉潤 象冰一樣晶瑩,如玉一般潤澤。原指晉樂廣衛(wèi)玠翁婿倆操行潔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潔。 摧陷廓清 摧陷:摧毀;廓清:肅清。攻破敵陣,肅清殘敵。比喻寫文章打破陳規(guī)。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獨清獨醒 獨自清白,獨自覺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耳根清凈 耳邊無事噪聒。指無事打擾。 肺石風清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訴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風清月朗 風涼爽,月明亮。 風清弊絕 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風清月皎 輕風清涼,月光皎潔。形容夜景優(yōu)美宜人。 高節(jié)清風 高節(jié):高尚的氣節(jié);清風:清廉的作風。氣節(jié)高尚,作風清廉。比喻人品高潔。 海晏河清 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海晏 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黃河水清 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河清難俟 俟:等待。很難等到黃河水清。比喻時間太長,難以等待。 激濁揚清 激:沖去;濁:臟水;清:清水。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清除壞的,發(fā)揚好的。 堅壁清野 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lián)c,又搶不到物資。 空室清野 在對敵斗爭時,把家里的東西和田里的農(nóng)產(chǎn)品藏起來,使敵人到來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攬轡澄清 攬轡:拉住馬韁。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 涇濁渭清 涇水濁,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 六根清靜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兩袖清風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眉清目秀 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明月清風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jié)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旁觀者清 當事人被碰到的問題搞糊涂了,旁邊觀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清風兩袖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清風峻節(jié) 清廉正直的風尚,高尚峻偉的氣節(jié)。 清官能斷家務(wù)事 俗語。表示家族糾紛情況復(fù)雜,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 清凈無為 道家語。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清音幽韻 比喻文章造詣極深。 清心寡欲 清:清凈;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清規(guī)戒律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規(guī)則和戒條。現(xiàn)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 清湯寡水 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沒有味道。 清風明月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jié)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清塵濁水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清宮除道 清、除:灑水掃除;宮:古代房屋的通稱。打掃房屋和道路。指準備迎接貴賓到來。 清新俊逸 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山清水秀 形容風景優(yōu)美。 清夜捫心 清:清靜;捫:按摸。指深夜不眠,進行反省。 水至清則無魚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jié)人。 水清無魚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jié)人。 俟河之清 俟:等待。等待黃河變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xiàn)。 宿弊一清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肅清了。 水木清華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跳到黃河洗不清 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四清六活 形容機靈干練。 天朗氣清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笑比河清 形容態(tài)度嚴肅,難見笑容。 牙白口清 比喻說話清楚。 揚清激濁 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清除壞人壞事,表彰、發(fā)揚好人好事。 一清如水 形容為官廉潔,不貪污、不受賄。也形容十分清潔。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明白。 源清流潔 源頭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關(guān)系。 月白風清 形容幽靜美好的夜晚。 正本清源 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政簡刑清 舊時形容法令簡,社會風氣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稱道地方官政績的話。 濁涇清渭 渭水清,涇水濁。比喻界限分明。 自命清高 命:認為。自以自為清高。 熬清守談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傍觀者清 傍:同“旁”。旁觀者:在一旁觀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觀看的人比當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與“當局者迷”連用。亦作“旁觀者清”。 閉壁清野 猶言堅壁清野。是作戰(zhàn)時采取的一種策略。 冰潔玉清 比喻德行高潔。 冰潔淵清 猶冰清玉潔。 冰清水冷 指冷冷清清。 冰清玉粹 比喻德行高潔。 雛鳳清聲 雛鳳:比喻優(yōu)秀子弟;清聲:清越的鳴聲。比喻后代子孫更有才華。 炊鮮漉清 煮魚濾酒。 詞清訟簡 詞訟清簡。謂獄訟稀少,政事清閑。 戴清履濁 猶戴天履地。清指天,濁指地。 冬溫夏清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xiàn)亦泛稱冬暖夏涼。 杜弊清源 杜絕弊端,廓清來源。 固壁清野 固壁,謂加固壁壘,使敵不易攻擊;清野,謂轉(zhuǎn)移人口、物資,使敵無所獲取。這是對付優(yōu)勢入侵敵人的一種策略。 河海清宴 見“河清海晏”。 河清海竭 黃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難得遇到的事情。 河清海宴 見“河清海晏”。 河清人壽 古時傳說黃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壽”極言人之長壽。 河清三日 《易緯干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yīng),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為升平祥瑞的預(yù)兆。 河清社鳴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鳴”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云慶 黃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黃塵清水 比喻變化迅速。 激揚清濁 見“激濁揚清”。 潔清自矢 謂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潔濁揚清 猶激濁揚清。 涇清渭濁 涇水清,渭水濁。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 朗月清風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風。 麗句清詞 華麗清新的辭句。 麗句清辭 見“麗句清詞”。 林下清風 同“林下風氣”。 妙舞清歌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聲。 清詞麗句 指清新美麗的詞句。 清辭麗句 見“清詞麗句”。 清辭麗曲 同“清詞麗句”。 清都絳闕 見“清都紫微”。 清都紫府 見“清都紫微”。 清都紫微 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 清耳悅心 耳為之清寧,心為之歡喜。形容樂曲美妙動人。 清風高節(jié) 喻人品格純潔,節(jié)操高尚。 清風勁節(jié) 喻人品純潔,節(jié)操堅貞。 清風朗月 見“清風明月”。 清風亮節(jié) 喻人品格高尚,節(jié)操堅貞。 清歌曼舞 清亮的歌聲,柔美的舞蹈。 清歌妙舞 指清亮的歌聲,美妙的舞蹈。 清鍋冷灶 見“清灰冷灶”。 清灰冷火 見“清灰冷灶”。 清灰冷灶 沒吃沒喝。常用以形容貧困冷清的景象。 清渾皁白 比喻事物的本來面目、是非、情由等。 清凈寂滅 指道教的清凈無為與佛家的涅盤寂滅之說。 清靜無為 道家語。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xué)思想和治術(shù)。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清貧如洗 指窮得一無所有。 清平世界 太平世界。 清身潔己 謂保持自身節(jié)操,身體力行。 清水衙門 喻沒有油水的機構(gòu)或地方。 清天白日 大白天。 清微淡遠 清雅微妙,淡泊深遠。 清渭濁涇 《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古以為渭水清,涇水濁,后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清心少欲 謂保持心地清凈,少生欲念。 清虛洞府 指月宮。 清瑩秀澈 清潔光亮、秀麗澄澈。 清源正本 謂從根本上整頓清理,徹底解決問題。 清濁同流 清水和濁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惡混雜,好壞不分。 裘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羈。 日麗風清 陽光明麗,清風送爽。形容天氣晴和。 三清四白 謂非常清白。 神清骨秀 形容人長得神態(tài)清朗,氣質(zhì)秀美。 神清氣朗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長得神態(tài)清明,氣質(zhì)爽朗。 神清氣茂 謂心神清朗,資質(zhì)秀美。 神清氣爽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長得神態(tài)清明,氣質(zhì)爽朗。 時清海宴 時世清平,四方安定。 水潔冰清 潔:潔白。清:清凈。指像冰和水一樣潔白清凈。形容人的品格高潔或文筆雅致。 水石清華 見“水木清華”。 天清日白 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渭濁涇清 涇水清,渭水濁。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別。 行濁言清 說得好聽而行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雅人清致 見“雅人深致”。 言清行濁 言辭高潔,行為卑污。 揚清厲俗 發(fā)揚清操,激勵世俗。 揚清抑濁 猶揚清激濁。 一路風清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一清二楚 十分清楚、明白。 飲泉清節(jié)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jīng)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抵任后,吳“清操逾厲”。后遂以“飲泉清節(jié)”指廉正清白的節(jié)操。 玉潔冰清 像玉那樣潔白,像冰那樣清凈。形容人心地純潔,品行端正。 玉清冰潔 猶玉潔冰清。 玉潤冰清 像玉一樣潤澤,像冰一樣清純。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源清流清 源頭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連,事物的本原好,其發(fā)展和結(jié)局也就好;或領(lǐng)導(dǎo)賢明,其下也廉潔。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潔”、“源清流凈”。 淵清玉絜 如淵之清,如玉之潔。比喻人品高尚。 月朗風清 月光明朗,微風清爽。形容寧靜美好的月夜。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歸向,上下團結(jié)。 正身清心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靜內(nèi)心。比喻修身養(yǎng)性。 濯污揚清 濯:洗。洗去污垢,激揚清澈。比喻揚善除惡。 嘴清舌白 謂話說得明確清楚。 天清氣朗 〖解釋〗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纏夾不清 〖解釋〗纏夾:糾纏夾雜。雜七雜八攪在一起,弄不清楚。 風清月白 〖解釋〗微風清涼,月色皎潔。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風清月皎”。 風清月明 〖解釋〗微風清涼,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風清月朗”。 簡要清通 〖解釋〗指處事簡練扼要,明白通達。 寧可清貧,不作濁富 〖解釋〗寧愿清白而遭受貧困,決不污濁而享受富貴。 清官難斷家務(wù)事 〖解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內(nèi)部的事,外人很難搞清楚。 清君側(cè) 〖解釋〗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 清廉正直 〖解釋〗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清洌可鑒 〖解釋〗洌:水清。鑒:照。清澈得可以照見人影。 清水無大魚 〖解釋〗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備。 清閑自在 〖解釋〗清靜空閑,無拘無束。形容生活安閑舒適。 清一色 〖解釋〗原指打麻將時由一種花色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種成分構(gòu)成。 跳進黃河洗不清 〖解釋〗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黃河洗不清”。 跳在黃河洗不清 〖解釋〗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 冷冷清清 眉目不清 清倉查庫 清清白白 清清楚楚 神志不清來自m.zfbfc.com
3. 清微淡遠什么意思?百度一搜就是“清雅微妙,淡泊深...
清微淡遠 清微淡遠 【拼音】qīng wēi dàn yuǎn 【解釋】清雅微妙,淡泊深遠。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小時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念書,也曾看過。內(nèi)中也有近情盡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 【用法】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清微淡遠,一般指淡泊世情,性情平淡高雅的人
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4. 韓愈是五千年來最怎樣的人
韓愈是五千年來最怎樣的人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唐裴度:昌黎韓愈,仆知之舊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聞諸儕類云: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為戲。[49] 白居易:學(xué)術(shù)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班固)、馬(司馬遷)之風,求之一時,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勢利,自致名望。可使執(zhí)簡,列為史官,記事書法,必無所茍。[50] 皇甫湜:先生之武,蹈圣矩。基於其身,克後其所。居歸丘軻,危解禍羅。具兮素兮,有靦何多。靡引而忘,天吝其施。垂升乃頹,群心孔哀。厥聲赫赫,滿華遍貊。年千世百,新在竹帛。我銘在碑,展我哀思。[51] 韓愈題跋全身像李翱:翱昔與韓吏部退之為文章盟主 ,同時倫輩,惟柳儀曹宗元(柳宗元)、劉賓客夢得(劉禹錫)耳。劉禹錫:高山無窮,太華削成。人文無窮,夫子挺生。典訓(xùn)為徒,百家抗行。當時勍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為敵蓋寡。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馬,文章如林。君自幽谷,升於高岑。鸞鳳一鳴,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視寰海。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聲名塞天。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輦金如山。豪來侮,人虎我鼠。然諾洞開,人金我土。親親尚舊,宜其壽考。天人之學(xué),可與論道。二者不至,至者其誰。豈天與人,好惡背馳。昔遇夫子,聰明勇奮。常操利刃,開我混沌。子長在筆,予長在論。持矛舉楯,卒不能困。時惟子厚,竄言其間。贊詞愉愉,固非顏顏。磅礴上下,羲農(nóng)以還。會於有極,服之無言。[53] 趙德:昌黎公,圣人之徒歟!其文高出,與古之遺文不相上下。所履之道,則堯、舜、禹、湯、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周公)、孔(孔子)、孟軻、揚雄所授受服行之實也。固已不雜其傳,由佛及聃(老子)、莊(莊子)、楊之言,不得干其思,入其文也。以是光于今,大于后,金石焦鑠,斯文燦然。德行道學(xué)文庶幾乎古。[54] 裴敬:以文稱者,若陳拾遺(陳子昂)、蘇司業(yè)(蘇源明)、元容州(元結(jié))、蕭蘇曹、韓吏部之類。[55] 司空圖:愚嘗覽韓吏部歌詩累百首,其驅(qū)駕氣勢,若掀雷抉電,奔騰于大地之間,物狀奇變,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56] 五代劉昫:①韓、李(李翱)二文公,于陵遲之末,遑遑仁義;有志于持世范,欲以人文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楊、墨,排釋、老,雖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57] ②天地經(jīng)綸,無出斯文。愈、翱揮翰,語切典墳。[57] 兩宋韓琦:韓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談?wù)咧两癖{為謗。[58] 歐陽修: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然其資談笑,助諧謔,敘人情,狀物態(tài),一寓于詩,而曲盡其妙。…余嘗與圣俞(梅堯臣)論此,以謂譬如善馭良馬者,通衢廣陌,縱橫馳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蟻封,疾徐中節(jié),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59] 宋祁:①大歷、正元間,美才輩出,擩嚌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晉、魏,上軋漢、周,唐之文完然為一王法,此其極也。[60] ②唐興,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綱,文弊質(zhì)窮,崿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討究儒術(shù),以興典憲,薰醲涵浸,殆百余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貞元、元和間,愈遂以《六經(jīng)》之文為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樸,刬偽以真。然愈之才,自視司馬遷、揚雄,至班固以下不論也。當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陳言,橫騖別驅(qū),汪洋大肆,要之無牴牾圣人者。其道蓋自比孟軻,以荀況、揚雄為未淳,寧不信然?至進諫陳謀,排難恤孤,矯拂媮末,皇皇于仁義,可謂篤道君子矣。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諸儒倚天下正議,助為怪神。愈獨喟然引圣,爭四海之惑,雖蒙訕笑,跲而復(fù)奮,始若未之信,卒大顯于時。昔孟軻拒楊、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歲,撥衰反正,功與齊而力倍之,所以過況、雄為不少矣。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61] ③柳柳州(柳宗元)為文,或取前人陳語用之,不及韓吏部卓然不丐于古,而一出諸己。[62] 蘇洵: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魚黿蛟龍,萬怪遑惑,而抑絕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63] 沈括:退之詩,押韻之文耳,里健美富贍,然終不是詩。[64] 呂惠卿:吾謂詩人亦未有如退之者。[64] 蘇軾:①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fù)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guān)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65] ②子美(杜甫)之詩,退之之文,魯公(顏真卿)之書,皆集大成者也。[66] ③唐之古文,自韓愈始。[67] ④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68] 韓愈題跋畫像蘇轍:①昔者漢之賈誼,談?wù)摽∶溃褂谥T侯相,而陳平之,實為三公;唐之韓愈,詞氣磊落,終于京兆尹,而裴度之倫,實在相府。夫陳平、裴度未免謂之不文,而韓愈、賈生亦常悲于不遇。[70] ②唐人詩當推韓、杜,韓詩豪,杜詩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韓之豪也。[71] 陳師道:①退之于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爾。[66] ②黃詩、韓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則無工矣。[66] ③退之以文為詩,子瞻(蘇軾)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雷中慶)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66] 黃庭堅: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67] 秦觀:鉤莊(莊子)、列(列子)之微,挾蘇(蘇秦)、張(張儀)之辯,摭遷(司馬遷)、固(班固)之實,獵屈(屈原)、宋(宋玉)之英,本之以《詩》、《書》,折之以孔氏,此成體之文,如韓愈之所作是也。蓋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備于愈;后之作者亦多矣,而無以加于愈,故曰:總而論之,未有如韓愈者也。[67] 蔡啟:退之詩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72] 惠洪:予嘗熟味退之詩,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64] 葛立方:裴度平淮西,絕世之功也。韓愈《平淮西碑》,絕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當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發(fā)度之功。胡仔:韓退之詩,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73] 劉珙:此五君子(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異,然其心則皆所謂光明正大,踈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見于功業(yè)文章,下至字畫之微,蓋可以望之而得其為人。[74] 張戒:韓退之詩,愛憎相半。愛者以為雖杜子美亦不及,不愛者以為退之于詩本無所得。…退之詩大抵才氣有余,故能擒能縱,顛倒崛奇,無施不可。放之則如長江大河,瀾翻洶涌,滾滾不窮;收之則藏形匿影,乍出乍沒,姿態(tài)橫生,變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詩文字畫,大抵從胸臆中出。子美篤于忠義,深于經(jīng)術(shù),故其詩雄時正;李太白喜任俠,喜神仙,故其詩豪而逸;退之文章侍從,故其詩文有廊廟氣。退之詩正可與太白為故,然二豪不并立,當屈退之第三。[71] 羅大經(jīng):韓、柳文多相似,…韓如美玉,柳如精金;韓如靜女,柳如名姝;韓如德驥,柳如天馬。歐似韓,蘇似柳。歐公在漢東,于破筐中得韓文數(shù)冊,讀之始悟作文法。東坡雖遷海外,亦惟以陶、柳二集自隨。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然韓、柳猶用奇字重字,歐、蘇唯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此又韓、柳所無也。[75] 敖陶孫:韓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韓信獨能。[76] 趙秉文:韓愈又以古文之渾浩溢而為詩,然后古今之變盡矣。[77] 劉黻:斯文久矣嘆荊榛,一疏披忠徹紫宸。不忍中原淪左袵,甘尋南土作累臣。鄒軻以后功何遜,魯?shù)烙诮衩}尚新。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韓木亦悲春。陳普:楊墨蛇龍本一區(qū),大顛便是惡溪魚。退之也是無操守,一貶便陳封禪書。[78] 徐鈞:排斥異端尊孔孟,推原人性勝荀楊。平生膽氣尤奇?zhèn)ィ沃刮恼氯赵鹿狻79] 元明清陶宗儀:通六經(jīng)百家學(xué),作文章與孟軻揚雄相表里。[80] 辛文房:公英偉間生,才名冠世,繼道德之統(tǒng),明列圣之心。獨濟狂瀾,詞彩燦爛,齊、梁綺艷,毫發(fā)都捐。有冠冕佩玉之氣,宮商金石之音,為一代文宗,使頹綱復(fù)振,豈易言也哉固無辭足以贊述云。至若歌詩累百篇,而驅(qū)駕氣勢,若掀雷走電,撐決于天地之垠,詞鋒學(xué)浪,先有定價也。[81] 高棅:今觀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經(jīng),搜羅百氏,其詩聘駕氣勢,嶄絕崛強,若掀雷決電,千夫萬騎,橫騖別驅(qū),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82] 王祎:考之唐宋,論文章則韓文公、歐陽文忠公(歐陽修),論政事則陸宣公(陸贄)、范文正公(范仲淹)而已。[83] 羅貫中:韓愈佛骨一表,忠諒有余,功齊孟子而力倍。然終不能移憲宗之惑者,蓋不探其本,而直以事佛得禍為言也。豈不惜哉。[84] 王世貞:韓公于碑志之類最為雄奇,有氣力,亦甚古,而間有未脫蹊徑者,在欲求勝古而不能勝之,舍而就巳而未盡舍耳。奏疏爽切動人,然論事不及晁(晁錯)、賈(賈誼),談理不及衡(張衡)、向(劉向)。與人書最佳,多得子長(司馬遷)遺意,而至于有所干請于人,則詞漫而氣亦屈。記序或濃或淡,在意合與不合之際,終亦不落節(jié)也。第所謂原者,僅一《原道》,而所謂辨者,僅一《諱辨》,其巳不作可也。蓋公于六經(jīng)之學(xué)甚淺,而于佛氏之書更鹵莾,以故有所著釋,不能皆迎刃也。而他彈射,亦不能多中的,謂之文士,則西京而下故當以牛耳歸之。[85] 鐘惺:唐文奇碎,而退之舂融,志在挽回。唐詩淹雅,而退之艱奧,意出脫。詩文出一手,彼此猶不相,真持世特識也。至其樂府,諷刺寄托,深婉忠厚,真正風雅。讀《猗蘭》、《拘幽》等篇可見。[86] 許學(xué)夷:①唐人之詩,皆由于悟入,得于造詣。若退之五七言古,雖奇險豪縱,快心露骨,實自才力強大得之,固不假悟入,亦不假造詣也。然詳而論之,五言最工,而七言稍遜。②退之五七言古,字句奇險,皆有所本,然引用妥帖,殊無扭捏牽率之態(tài)。[87] 胡震亨:韓公挺負詩力,所少韻致,出處既掉運不靈,更以儲才獨富,故犯惡韻斗奇,不加棟擇,遂致叢雜難觀,得妙筆汰用,瑰寶自出。第以為類押韻之文者過。[88] 王夫之:穆宗在位四年耳,以君子,則裴度也、李紳也、韓愈也。[89] 葉燮:① 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宋之蘇、梅、歐、蘇、王、黃,皆愈為之發(fā)其端,可謂極盛。[90] ②舉韓愈之一篇一句,無處不可見其骨相棱嶒,俯視一切,進則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獨善于野,疾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③杜甫之詩,獨冠今古。此外上下千余年,作者代有,惟韓愈、蘇軾,其才力能與甫抗衡,鼎立為三。韓詩無一字猶人,如太華削成,不可攀躋。若俗儒論之,摘其杜撰,十且五六,輒搖唇鼓舌矣。錢良擇:唐自李杜崛起,盡翻六朝窠臼,文章能事已盡,無可變化矣。昌黎生其后,乃盡廢前人之法,而創(chuàng)為奇辟拙拗之語,遂開千古未有之面目。[91] 沈德潛: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學(xué)間才力跨越李、杜之上,然恢張?zhí)幎啵兓幧伲τ型慷刹蛔阋病*毸难源笃纭对褪サ隆贰ⅰ镀交次鞅分悾x山所謂句奇語重、點竄涂改者,雖司馬長卿亦當斂手。[92] ②善使才音當留其不盡,昌黎詩不免好盡。要之,意歸于正,規(guī)模宏闊,骨格整頓,原本雅頌,而不規(guī)規(guī)于風人也。品為大家,誰曰不宜?[93] 張鵬翮: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薛雪:韓昌黎學(xué)力正大,俯視群蒙;匡君之心,一飯不忘;救時之念,一刻不懈;惟是疾惡太嚴,進不獲用,而愛才若渴,退不獨善,嘗謂直接孔孟薪傳,信不誣也。[94] 乾隆帝: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詩亦卓絕千古。論者常以文掩其詩,甚或謂于詩本無解處。夫唐人以詩名家者多,以文名家者少,謂韓文重于韓詩可也,直斥其詩為不工,則群兒之愚也。…然則唐詩如王孟一派,源出于《風》。而愈則本之《雅》、《頌》,以大暢厥辭者也。其生平論詩主李杜,而于治水之航,磨天之刃,慷慨追慕,誠欲效其震蕩乾坤,陵暴萬類,而后得盡吐其奇杰之氣。其視清微淡遠,雅詠溫恭,殊不足以盡吾才,然偶一為之,余力亦足以相及。…今試取韓詩讀之,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誠不減于李。其渾涵汪茫,千匯萬狀,誠不減于杜。而風骨峻嶒,腕力矯變,得李杜之神而不其貌,則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95] 趙翼:①韓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顧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氣橫恣,各開生面,遂獨有千古。至昌黎時,李杜已在前,縱極力變化,終不能再辟一徑。惟少陵奇險處,尚有可推擴,故一眼覷定,欲從此辟山開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險處亦自有得失。蓋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則以此求勝,故時見斧鑿痕跡。有心與無心,異也。其實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從字順”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以奇險見長。恐昌黎亦不自知,后人平心讀之自見。若徒以奇險求昌黎,轉(zhuǎn)失之矣。[96] ②昌黎詩中律詩最少,五律尚有長篇及與同人唱和之作,七律則全集僅十二首,蓋才力雄厚,惟古詩足以恣其馳驟。一束于格式聲病,即難展其所長,故不肯多作。然五律中如《詠月》、《詠雪》諸詩,極體物之工,措詞之雅;七律更無一不完善穩(wěn)妥,與古詩之奇崛判若兩手,則又極隨物賦形、不拘一格之能事。[96] 馬允剛:韓昌黎在唐之中葉,不屑趨時,獨追蹤李杜。今其詩五七言古,直逼少陵,余體亦皆硬筆屈盤,力大氣雄,而用意一歸于正,得雅頌之遺,有典誥之質(zhì),非同時柳子厚、劉夢得所能及,鼎足李杜,非過論也。[97] 陳沆:謂昌黎以文為詩者,此不知韓者也。謂昌黎無近文之詩者,此不知詩者也。...當知昌黎不特約六經(jīng)以為文,亦直約風騷以成詩。[98] 方東樹:①韓公當知其“如潮”處,非但義理層見疊出,其筆勢涌出,讀之攔不住,望之不可極,測之來去無端涯,不可窮,不可竭。當思其腸胃繞萬象,精神驅(qū)五岳,奇崛戰(zhàn)斗鬼神,而又無不文從字順,各識其職,所謂“妥貼力排奡”也。[99] ②韓公詩,文體多,而造境造言,精神兀傲,氣韻沈酣,筆勢弛驟,波瀾老成,意象曠達,句字奇警,獨步千古,與元氣侔。[99] ③韓公筆力強,造語奇,取境闊,蓄勢遠,用法變化而深嚴,橫跨古今,奄有百家,但間有長語漫勢,傷多成習(xí)氣。[99] ④韓詩無一句猶人,又恢張?zhí)幎啵D挫處多。韓詩雖縱橫變化不逮李杜,而規(guī)摩堂廡,彌見闊大。[99] 近現(xiàn)代曾國藩: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劉熙載:①詩文一源。昌黎詩有正有奇,正者所謂“約六經(jīng)之旨而成文”,奇者即所謂“時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100] ②昌黎詩陳言務(wù)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100] ③昌黎七古出于《招隱士》,當于意思刻畫、音節(jié)遒勁處求之。使第謂出于《桕梁》,猶未之盡。[100] ④昌黎詩往往以丑為美,然此但宜施之古體,若用之近體則不受矣。是以言各有當也。[100] 施補華:①退之五古,橫空硬語,妥帖排奡,開張?zhí)庍^于少陵,而變化不及。中唐以后,漸近薄弱,得退之而中興。[101] ②韓孟聯(lián)句,字字生造,為古來所未有,學(xué)者不可不窮其變。[101] ③七古盛唐以后,繼少陵而霸者,唯有韓公。韓公七古,殊有雄強奇杰之氣,微嫌少變化耳。[101] ④少陵七古,多用對偶;退之七古,多用單行。退之筆力雄勁,單行亦不嫌弱,終覺鈐刺處太少。[101] ⑤少陵七古,間用比興;退之則純是賦。張竹樵:昌黎詩筆恢張時不遺賈島、孟郊,故人皆山斗仰之。丁儀:其詩格律嚴密,精于古韻。全集所載,《琴操》最佳。古詩硬語盤空,奇崛可喜,唯以才氣自雄,排闔過甚,轉(zhuǎn)覺為累,又善押強韻,故時傷于粗險。詩至漢魏以降,文敘事,或取一端,以簡為資,頗不尚奇。及盛唐諸人開拓意境,始為鋪張,然亦略工點綴,未以此為能事也。至愈而務(wù)其極,虛實互用,類以文法為詩,反復(fù)馳騁,以多為勝,篇什過長,辭旨繁冗,或失之粗率。其律詩典雅,則仍大歷之舊,較之古詩,而目全非矣。絕句以五言為勝,七言質(zhì)實,故少風致,綜其敝則務(wù)在必勝,故時有過火語。令人莫耐。《潼關(guān)》之作,格尤凡下。趙宋詩人,每宗師之,取法乎中,則斯下矣。宋育仁:其源出于陸士衡,而隳其體貌。盤空硬語,抉奧險詞,雅音璆然,獨造雄占。郊、島、盧同,相與并作。五言長篇,嫌見排比之跡耳。毛;澤;東認為,文學(xué)作品,包括詩,不要把話說盡了,而韓愈的文章和詩就是把話講完了。潘向黎:作為作家,他敢為風氣之先,為文為詩氣勢磅礴;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人”,他剛直敢任,人格偉岸,誠為偉丈夫。如此人中鸞鳳,卻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極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許多細微樂趣或煩惱,而且有幽默的一面。來自m.zfbfc.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