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污”字的成語「納污含垢」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納污含垢”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藏垢納污什么意思、什么是含垢納污的氣度?、組詞查詢納、組詞查詢納、有哪些被污了的詞語、瘋狂猜成語二最后一個字是污水的污的成語、納可以組什么詞?形容男生很污的詞語納的組詞和成語用納組詞(≧?≦)表示污的成語有哪些含含的成語大全污垢什么什么的成語藏垢納污的讀音等
目錄索引:
1:成語“納污含垢”的詞條資料
2:藏垢納污什么意思
3:什么是含垢納污的氣度?
4:組詞查詢納
5:組詞查詢納
6:有哪些被污了的詞語
7:瘋狂猜成語二最后一個字是污水的污的成語
8:納可以組什么詞?
成語“納污含垢”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nà wū hán gòu
成語簡拼:NWHG
成語注音:ㄋㄚˋ ㄨ ㄏㄢˊ ㄍㄡ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納污藏垢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成語解釋:納:接受;垢:污穢。包藏容納污穢的東西
成語用法:納污含垢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造句:清·馮桂芬《上制洋器議》:“日本蕞爾小國爾,尚知發奮為雄。獨我大國,將納污含垢以終古哉!”
成語“納污含垢”的擴展資料
1. 藏垢納污什么意思藏污納垢,同“藏奸納垢”,是為后現代新創成語的衍生成語。比喻隱藏或包庇壞人壞事,形容壞人聚積的場所,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摘自m.zfbfc.com
2. 什么是含垢納污的氣度?
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有容納他人缺點和寬恕他人過失的氣度,絕對不能自命清高,獨來獨往。生活中難得的不是聰明,而是糊涂。做人難得的是不要太苛刻,太苛刻的人容易失去人緣。
宋朝的呂蒙正,平生不喜歡與人計較,具有含污納垢的氣度。他剛剛擔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后面對別人議論他說:“這個無名小卒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裝作沒聽見,大步走了。其他人卻為他忿忿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么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們。
退朝后,有人詢問他為什么剛才不找出那個人。呂蒙正說:“如果我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就會一直耿耿于懷,多么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去追查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并沒有什么損失啊。”在場的大臣們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別人說你幾句,就讓他說好了,只要無傷大雅。非要較勁,不是給自己找難受嗎?呂蒙正作為一朝宰相,是深知這個道理的。所以,他此刻的“糊涂”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做人的睿智。
其實,說糊涂是一種明智,更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有看到別人的長處,容納他人的缺點,善于“裝糊涂”,才能成就一番大的功業。
曹操在官渡之戰采用了許攸奇計,打敗袁紹后,在袁紹的書文案卷中揀出一束書信,都是曹營中的人暗中寫給袁紹的投降書信。當時就有人向曹操建議,要嚴肅追查這件事,對凡是寫了投降信的人,統統抓起來治罪。然而曹操卻力排眾議,說:“當時袁紹勢強,我都擔心能不能自保,何況別人呢?”于是,對這些密信他連看都不看,就下令全部燒了,一概不予追查。這樣一來,那些懷有過二心的人就全都放心了,并對曹操心存感激,使軍心、臣心穩定,更使當時處于勢弱的曹操迅速地鞏固了勝利的果實。
可見,古今中外,大凡善于用人者,必有寬容之度、容人之量、“糊涂之心”。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寬心、去疑,進而盡心竭丸。
說到難得糊涂,人們通常會聯想到清代著名的大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半生為官,看穿了中國的官場文化,于是寫下了:“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糊涂更難。”的佳句。
歷史上就有不懂得糊涂、不可認真而引來殺身之禍的人。例如自以為一世聰明的楊修,就是不懂得糊涂,而慘遭被斬的命運。
——引自延邊人民出社《高調理事 低調做人》本內容來自m.zfbfc.com
3. 組詞查詢納
“納?”的詞語:
納罕 納悶 納涼 納粹 納采 納諫 納言 納命 納財 納音 納陛 納福 納粟
納甲 納履 納稅 納入 納款 納官 納吉 納善 納蘭 納降 納新 納監 納還
納隍 納土 納貢 納征 納納 納幣 納下 納誨 納聘 納頭 納亨 納妾 納牖
納夏 納婦 納交 納肝 納忠 納喇 納喊 納贄 納衣 納鞋 納麓 納女 納賄
納佑 納用 納受 納寵 納合 納拜 納禮 納祿 納質 納宜 納室 納訪 納級
納國 納職 納賂 納宦 納寶 納坦 納步 納貨 納節 納石 納錫 納糧 納布
納說 納贖 納缽 納種 納揆 納馬 納剌 納顧 納異
“?納”的詞語:
笑納 接納 繳納 容納 延納 歸納 還納 出納 交納 吸納 吐納 慰納
消納 海納 結納 收納 百納 哂納 嘉納 聲納 獻納 捐納 華納 輸納 然納
察納 艾納 納納 集納 匯納 俯納 周納 俞納 信納 包納 受納 招納 承納
欱納 格納 鄉納 聚納 含納 感納 倒納 奉納 監納 賦納 拜納 了納 領納
逼納 追納 允納 泛納 迎納 矜納 撫納 聽納 回納 上納 補納 取納 按納
傅納 攬納 珍納 勤納 納 刻納 折納 貢納 解納 吞納 娉納 榮納 一納
沿納 中納 尉納 進納 順納 親納 僧納 保納 懷納 玉納 綰納 完納 賞納
比納 私納 省納 辦納 降納 援納 引納 填納 款納 存納 申納 言納 敷納
賕納 附納 開納 科納 關納 潛納 賠納 起納 買納 貼納 從納 呈納 征納
懸納 送納 聘納 綏納 詢納 襃納 苞納 酬納 頹納 理納 誘納 籍納 軌納
登納 驅納 選納 認納 悒納 誅納 滾納 酬納
“納???”的詞語:
納貢稱臣 納新吐故 納履踵決 納垢藏污 納污藏垢 納污含垢 納士招賢
納屨踵決 納諫如流 納胯挪腰 納履決踵 納胯那腰 納污藏疾 納污藏穢
“?納??”的詞語:
海納百川 出納之吝
“??納?”的詞語:
藏污納垢 吐故納新 藏垢納污 水底納瓜 招賢納士 金雞納霜 格林納達
招降納叛 一撲納心 川澤納污 去故納新 水里納瓜 啟寵納侮 穿花納錦
正冠納履 整冠納履 招門納婿 鑿楹納書 金雞納樹 含垢納污 招亡納叛
招納賄 攬納賄 招納賕 養賢納士 招納賂 稱臣納貢 鋪胸納地
“???納”的詞語:
深文周納 格格不納 博茨瓦納 山容海納 閉門不納 半籌不納 言從計納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4. 組詞查詢納
“納?”的詞語:
納罕 納悶 納涼 納粹 納采 納諫 納言 納命 納財 納音 納陛 納福 納粟
納甲 納履 納稅 納入 納款 納官 納吉 納善 納蘭 納降 納新 納監 納還
納隍 納土 納貢 納征 納納 納幣 納下 納誨 納聘 納頭 納亨 納妾 納牖
納夏 納婦 納交 納肝 納忠 納喇 納喊 納贄 納衣 納鞋 納麓 納女 納賄
納佑 納用 納受 納寵 納合 納拜 納禮 納祿 納質 納宜 納室 納訪 納級
納國 納職 納賂 納宦 納寶 納坦 納步 納貨 納節 納石 納錫 納糧 納布
納說 納贖 納缽 納種 納揆 納馬 納剌 納顧 納異
“?納”的詞語:
笑納 接納 繳納 容納 延納 歸納 還納 出納 交納 吸納 吐納 慰納
消納 海納 結納 收納 百納 哂納 嘉納 聲納 獻納 捐納 華納 輸納 然納
察納 艾納 納納 集納 匯納 俯納 周納 俞納 信納 包納 受納 招納 承納
欱納 格納 鄉納 聚納 含納 感納 倒納 奉納 監納 賦納 拜納 了納 領納
逼納 追納 允納 泛納 迎納 矜納 撫納 聽納 回納 上納 補納 取納 按納
傅納 攬納 珍納 勤納 納 刻納 折納 貢納 解納 吞納 娉納 榮納 一納
沿納 中納 尉納 進納 順納 親納 僧納 保納 懷納 玉納 綰納 完納 賞納
比納 私納 省納 辦納 降納 援納 引納 填納 款納 存納 申納 言納 敷納
賕納 附納 開納 科納 關納 潛納 賠納 起納 買納 貼納 從納 呈納 征納
懸納 送納 聘納 綏納 詢納 襃納 苞納 酬納 頹納 理納 誘納 籍納 軌納
登納 驅納 選納 認納 悒納 誅納 滾納 酬納
“納???”的詞語:
納貢稱臣 納新吐故 納履踵決 納垢藏污 納污藏垢 納污含垢 納士招賢
納屨踵決 納諫如流 納胯挪腰 納履決踵 納胯那腰 納污藏疾 納污藏穢
“?納??”的詞語:
海納百川 出納之吝
“??納?”的詞語:
藏污納垢 吐故納新 藏垢納污 水底納瓜 招賢納士 金雞納霜 格林納達
招降納叛 一撲納心 川澤納污 去故納新 水里納瓜 啟寵納侮 穿花納錦
正冠納履 整冠納履 招門納婿 鑿楹納書 金雞納樹 含垢納污 招亡納叛
招納賄 攬納賄 招納賕 養賢納士 招納賂 稱臣納貢 鋪胸納地
“???納”的詞語:
深文周納 格格不納 博茨瓦納 山容海納 閉門不納 半籌不納 言從計納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5. 有哪些被污了的詞語
藏污納垢: 污言穢語: 指骯臟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話語鼠屎污羹: 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納污藏垢: 納:容納;垢:污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納污藏疾: 納:接受;疾:弊病,缺點。包藏容納罪過缺失納污藏穢: 納:容納;穢:骯臟,污穢。包藏容納污濁骯臟的東西。比喻包容壞人壞事納污含垢: 納:接受;垢:污穢。包藏容納污穢的東西臟污狼藉: 貪污、受賄,名聲敗壞,不可收拾。贓官污吏: 猶貪官污吏。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6. 瘋狂猜成語二最后一個字是污水的污的成語
藏垢納污川澤納污負重吞污負重含污含垢納污含垢忍污納垢藏污噴血自污同塵合污同流合污來自m.zfbfc.com
7. 納可以組什么詞?
很多啊,比如接納、招納、歸納、、納涼、納悶、納福、納稅、納諫、納米、海納百川、藏污納垢、吐故納新等。遇到這樣的問題,要學會查字典。然后給字組詞要學會一定的規律,先弄懂字的意思。組詞時可以想在前面可以加什么詞,在后面又可以加什么詞,能不能組成四個字的成語,這樣可以開拓思維,多積累。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8. 形容男生很污的詞語
鼠屎污羹、兵不污刃、贓污狼籍、噴血自污、同塵合污、出污泥而不染、藏垢納污、藏污納垢、含垢納污、穢言污語、同流合污、貪污腐化、貪官污吏、污泥濁水、污七八糟、贓污狼藉、污言穢語、貪污受賄、穢語污言、濫官污吏、負重吞污、負重含污、污手垢面、贓官污吏、納垢藏污、奸官污吏、納污藏穢、納污藏疾、納污藏垢、潔言污行、腥手污腳、含垢忍污、含污忍垢、貪污狼藉、濯污揚清、污吏黠胥、納污含垢……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9. 納的組詞和成語
海納百川_成語解釋【拼音】:hǎi nà bǎi chuān【釋義】: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摘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0. 用納組詞(≧?≦)
納貢稱臣
納垢藏污
納諫如流
納屨踵決
納履決踵
納履踵決
納民軌物
納叛招亡
納奇錄異
納士招賢
納頭便拜
納污藏垢
納污藏穢
納污藏疾
納污含垢
納新吐故
納忠效信
按納不下
按納不住
保納舍藏
出納之吝
傅納以言
海納百川
芥納須彌
稱臣納貢
藏垢納污
穿花納錦
藏污納垢
川澤納污
登庸納揆
含垢納污
計勞納封
攬納賄
鋪胸納地
啟寵納侮
去故納新
水底納瓜
水里納瓜
吐故納新
貪贓納賄
養賢納士
整冠納履
正冠納履
招門納婿
招納賄
招納賂
招納賕
招亡納叛
招降納叛
招降納順
招賢納士
鑿楹納書
半籌不納
閉門不納
鍛煉周納
格格不納
山容海納
深文周納
言從計納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1. 表示污的成語有哪些
污吏黠胥
? ?
污泥濁水
? ?
污七八糟
? ?
污手垢面
? ?
污言穢語
? ?
污言濁語
? ?
藏污納垢
? ?
出污泥而不染
? ?
含污忍垢
? ?
納污藏垢
? ?
納污藏穢
? ?
納污藏疾
? ?
納污含垢
? ?
貪污腐化
? ?
貪污狼藉
? ?
貪污受賄
? ?
贓污狼藉
? ?
贓污狼籍
? ?
臟污狼藉
? ?
濯污揚清
? ?
兵不污刃
? ?
穢言污語
? ?
穢語污言
? ?
奸官污吏
? ?
潔言污行
? ?
濫官污吏
? ?
鼠屎污羹
? ?
貪官污吏
? ?
腥手污腳
? ?
贓官污吏
? ?
臟官污吏
? ?
藏垢納污
? ?
川澤納污
? ?
負重含污
? ?
負重吞污
? ?
含垢納污
? ?
含垢忍污
? ?
納垢藏污
? ?
噴血自污
? ?
同塵合污
? ?
同流合污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2. 含含的成語大全
含冤莫白
含苞待放
含苞吐萼
含苞未放
含苞欲放
含冰茹檗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含哺鼓腹
含齒戴發
含悲茹痛
含宮咀征
含宮咀徵
含垢包羞
含垢藏疾
含垢藏瑕
含垢納污
含垢匿瑕
含垢棄瑕
含垢忍恥
含垢忍辱
含垢忍污
含含糊糊
含毫命簡
含毫吮墨
含恨九泉
含糊不明
含糊不清
含糊其詞
含糊其辭
含菁咀華
含蓼問疾
含明隱跡
含情脈脈
含屈而死
含仁懷義
含沙射影
含商咀征
含商咀徵
含霜履雪
含荼茹毒
含污忍垢
含瑕積垢
含笑九泉
含笑九幽
含笑九原
含笑入地
含辛忍苦
含辛茹苦
含羞忍恥
含羞忍辱
含血噴人
含血吮瘡
含血潠人
含血噀人
含牙帶角
含牙戴角
含飴弄孫
含意未申
含英咀華
含冤抱恨
含冤抱痛
含冤負屈
含冤受屈
含章天挺
含章挺生
含著骨頭露著肉
大含細入
口含天憲
飴含抱孫
百卉含英
抱樸含真
抱屈含冤
抱柱含謗
齒如含貝
戴發含齒
戴發含牙
戴眉含齒
粉面含春
風木含悲
負氣含靈
負屈含冤
負重含污
鼓腹含哺
鼓腹含和
羹藜含糗
毫不含糊
加緒含容
脈脈含情
滿面含春
納污含垢
匿瑕含垢
忍恥含垢
忍恥含羞
茹苦含辛
忍淚含悲
忍辱含垢
忍辱含羞
茹痛含辛
忍尤含垢
束貝含犀
射影含沙
韜曜含光
纊含飯
孕大含深
吐珠于澤,誰能不含摘自m.zfbfc.com
13. 污垢什么什么的成語
沒有滿足條件的成語。
帶污字和垢字的成語:
藏污納垢、
含污納垢、
含垢納污、
納污藏垢
含垢忍污、
污手垢面、
含污忍垢、
納污含垢、
納垢藏污、
藏垢納污、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4. 藏垢納污的讀音
藏垢納污的讀音是cáng gòu nà wū。
解釋
藏:包藏;垢、污:骯臟的東西。包藏容納骯臟之物。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形容壞人聚積的場所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
楚子伐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sǒu)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注釋:
(1)楚:春秋時國名。楚子,即楚莊王,名旅行楚子爵,故稱楚子。 宋:國名。 楚子伐宋:此事發生在公元前594年。
(2)樂嬰齊:宋國的公族,是宋戴公的五世孫。 晉:國名。
(3)晉侯:指晉景公,名獳(nòu);晉侯爵,故稱晉侯。
(4)伯宗:晉國大夫。
(5)不及馬腹:不能打到馬肚子上。
(6)天方授楚:意指楚國正是得之天命而日益強大的時候。這是古人的迷信說法。
(7)諺:諺語,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8)高下:猶言“屈伸”,高下在心:遇事能屈能伸,必須心中有數。意指行動必須因時制宜,不可不知變。 川:河流。 澤:水積聚的地方。 納:容納。 污:污濁之物。“川澤”是眾水所歸之處,無所不容,故可容納污濁之物。
(9)山:山林。 藪(sǒu):多草的湖澤。 疾:指蛇蝎一類的毒蟲。“山藪”是山林草莽之中,故可以允許毒蟲隱藏。
(10)瑾瑜(jǐnyú):美玉。 匿:隱藏。 瑕:玉上面的斑點。“瑾瑜”雖美,上面也不妨含有瑕疵。
(11)垢:骯臟的東西。含垢:猶言“忍恥”。 國君含垢:聯系前面三個比喻,這一句才是要說出的本意。是說晉國應忍下一時之辱,不宜以不救宋國為可恥。因為小惡無損于大德,正如雖有污濁,不害其為川澤;雖藏毒蟲,不害其為山藪;雖有瑕疵,不害其為美玉一樣。
成語“藏垢納污”便是從伯宗之言歸納出來的,又作“藏污納垢”,人們用以比喻包藏容納種種壞人壞事。
譯文:
楚莊王派申舟到 國訪問,說:“不要向宋國借路。”同時,楚 莊王又公子馮到晉國訪問,也不讓向鄭國借路。申舟因為在孟 諸打獵時得罪了宋國,就對楚莊王說:“鄭國是明白的,宋國是糊涂的;去晉國的 使者不會受害,而我卻定會被殺。”楚王說:“要是 殺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托咐給楚王后就出發了。
申舟到了宋國,宋國就把他扣留了。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向 向我們借路,這是把我們的國土當成了楚國的地邊邑。把我國當成 成楚國的邊邑,就是亡國。殺了楚國的使臣,楚國一定會攻打我 們。攻打我們也是亡國,反正都是一樣亡國。”于是便殺了申舟。 楚莊王聽到申舟被殺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隨從 人員追到寢宮甬道上才讓他穿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才讓他佩上 劍,追到蒲胥街市才讓他坐上車子。這年秋天九月,楚莊王派兵包圍了宋國。
......
宋國人派樂嬰 去晉國告急求援,晉景公想援救宋國。伯宗 說:“不行,古人說過:‘雖鞭之長,不及馬腹。’上天正在保硝楚 國,不能同它爭斗。晉國雖然強盛,怎么能違背天意?俗話說:‘高下在心。’河流湖泊能容納污穢,山林草莽隱藏著毒蟲猛獸,美 隱匿著瑕疵,國君也可以含恥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規。君王還是 等一等吧。”晉景公便停止了出兵。
晉晉國派解揚到宋國去,叫宋國不要向楚國投降,并說:“晉國 隊已全部出發,快要到宋國了。”解揚路過鄭國時,鄭國人扣住解 揚并把他獻給楚國。楚莊王用重禮收買他,讓他對宋國人說相反 的話。解揚不答應。楚王再三勸誘,他才答應了。楚王讓解揚登 上樓車,叫他對宋人喊話說晉國不來救宋國,解揚借機傳達了晉 君要宋人堅守待援的命令。楚莊王要殺解揚,派人對他說:“你既 然已經答應了我,卻又違背諾言,是什么原因?這不是我不講 用,而是你丟棄了它,快去接受你該受的刑罰吧!”解揚回答說:“臣 下聽說過,國君能制定正確的命令就叫義,巨子能奉行國君命令 就叫信,信承載著義而推行就叫利。謀劃不丟掉利益,以此捍衛 國家,這才是百姓的主人。合乎道義不能有兩種誠信,講求誠信 不能接受兩種命令。君王收買臣下,就是不懂“信無二命’的道 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寧可去死也不能背棄使命,難道可以用財 物收買嗎?我之所以答應君王,是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 能完成使命,這是我的福分。我們國君有誠信的臣下,臣下又能 完成使命而死,還有什么可求的呢?”楚莊王放了解揚,讓他回國。
夏天五月,楚國軍隊要撤離宋國,申犀在楚莊王的馬前叩頭 :“無畏明知會死,但不敢背棄君王的命令,現在君王您背棄了房 言。”楚王無法回答。楚臣申叔時正為楚王駕車,他說:“修建 屋,把種田的人叫回來,宋國就一定會聽從君王的命令。”楚王 他的話去做了。宋人害怕起來,派華元在夜里潛入楚營,上了子 反的床,把他叫起來說:“我們國君派我來把宋國的困難告訴你, 說:“敝國人已經在交換孩子殺了吃,劈開尸骨燒火做飯。即使如 ,兵臨城下被逼簽訂的盟約,就算讓國家滅亡,也不能答應。如果撤離我們三十里,宋國就一切聽命。’”子反很害怕,就與華元 定了盟誓,并報告了楚莊王。楚軍退兵三十里,宋國與楚國講和。 華元當了人質。盟誓上說:“我不欺你,你不騙我。”?《左傳·宋及楚平·宣公十五年》
示例
“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之地。”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為使臣申舟在宋國被殺,就發兵攻打宋國。宋國派樂嬰齊到晉國求救,晉景公聽從大臣伯宗的藏垢納污的建議,坐視不救,縱容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只好靠自己的力量與楚國協商求和。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