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豕”的成語「魯魚亥豕」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魯魚亥豕”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魯魚亥()、魯魚亥豕是什么意思,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案例?、“魚魯亥豕”是什么意思?、魯魚亥豕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魯魚亥豕的成語資料、等
目錄索引:
1:成語“魯魚亥豕”的詞條資料
2:魯魚亥()
3:魯魚亥豕是什么意思,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案例?
4:“魚魯亥豕”是什么意思?
5:魯魚亥豕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6:魯魚亥豕的成語資料
成語“魯魚亥豕”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LYHS
成語注音:ㄌㄨˇ ㄩˊ ㄏㄞˋ ㄕ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陰陽背謬、陰差陽錯
讀音糾正:豕,不能讀作“tún”。
錯字糾正:豕,不能寫作“豚”。
成語出處: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m.zfbfc.com
成語解釋:魯字和魚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寫錯。把“魯”字寫成“魚”字;把“亥”字寫成“豕”字。比喻文字傳抄的錯誤。
成語用法:魯魚亥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
成語造句:這本書魯魚亥豕的例子極多。
英文翻譯:printing mistakes owing to similar written forms
成語“魯魚亥豕”的擴展資料
1. 魯魚亥()魯魚亥豕發音 lǔ yú hài shǐ 釋義 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諺云:‘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摘自m.zfbfc.com
2. 魯魚亥豕是什么意思,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案例?
說白了就是錯字的意思,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書寫錯誤,并且后世記載流傳了下來。這種事情在古時候其實算是比較常見的,就古時候的文化程度來說,就連皇上都存在文盲的,更別提普通人了。所以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原來的字到底該怎么寫,所以就找了類似的字代替。不過還有另外的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人們故意寫的錯字。
一、皇上的錯字不能提
在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個文人叫做盧熊,辛辛苦苦考上了科舉,終于當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官兒,但是后來卻因為一個錯字就被殺了。原來是他上任的地方叫做兗州,但是他手里面的官印卻寫的袞州。雖然都說臣不言君之過吧,但是盧熊身為一個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忍受不了這種低級錯誤,而且官印這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換不了。所以盧熊就向朱元璋提了一點兒意見,結果朱元璋惱羞成怒,送了他一張去西天的票。
二、建筑上的錯字
還有的錯字在現在的古建筑或者是一些古石碑上面都可以輕而易舉的發現,有些石碑是為了美觀才故意寫成這樣的,還有一些建筑則就是因為一些特殊的風俗導致的。例如紫禁城當中的大門,有很多門是沒有那一個勾的,代替的都是圓潤的一豎,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防止鉤子傷到皇上。
三、誤傳的錯字
最后是人家本來沒寫錯,但是傳著傳著就傳錯了。關于這個案例有一個特別搞笑的故事,傳說杜康廟旁邊有一個石碑,但是經過風雨石碑已經看不清了,本來也沒人在意,但是后來有一群酒鬼非得說在石碑上看到了周大姐,然后一群人腦洞大開還以為是杜康的發妻,非得給杜康身邊在塑一個周大姐像,可是最后才發現原來是周太祖而不是周大姐。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3. “魚魯亥豕”是什么意思?
成語 魯魚亥豕 發音 lǔ yú hài shǐ 解釋 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晉葛 洪《抱樸子·遐覽》:“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后以“魯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內容來自m.zfbfc.com
4. 魯魚亥豕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這個意思是,魯魚亥豕,解釋如下,
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5. 魯魚亥豕的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成語舉例:這本書魯魚亥豕的例子極多。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豕,不能讀作“tún”。
成語辨形:豕,不能寫作“豚”。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