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之好”「平生之好」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平生之好”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于謙平生的三大爰好是什么。(明朝那個啊)、平生所好者無他,惟一二知己,三杯兩盞,烹茶煮酒,傾觴而賦、三國演義中"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這句話中"小可之比"什么意思?、本人在白云觀抽簽抽到第五十八簽:蘇秦三寸足平生,富貴功名在此行;更好修為陰騭事,前程萬裏自亨通。解、"平生良善自有持,衣祿增榮盛有余。錢財家業中年好,貴人提拔上云梯。"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平生深于經術,得其理趣"出自哪里、求解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什么什么之好的成語求(平生好)更好修為隂?事,蘇秦三寸足平生。前程萬里自通亨,富貴功名在此行通俗解釋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文言文主題是什么平生之事千萬般,取舍難棄。 愿我雪水煮白茶,慰爾清歡是什么意思?“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這句詩出自哪兒?蘇東坡評價曹操是“平生奸偽,死見真性。”出自哪里?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平生之好”的詞條資料
2:于謙平生的三大爰好是什么。(明朝那個啊)
3:平生所好者無他,惟一二知己,三杯兩盞,烹茶煮酒,傾觴而賦
4:三國演義中"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這句話中"小可之比"什么意思?
5:本人在白云觀抽簽抽到第五十八簽:蘇秦三寸足平生,富貴功名在此行;更好修為陰騭事,前程萬裏自亨通。解
6:"平生良善自有持,衣祿增榮盛有余。錢財家業中年好,貴人提拔上云梯。"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7:平生深于經術,得其理趣"出自哪里
8:求解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成語“平生之好”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PSZH
成語注音:ㄆ一ㄥˊ ㄕㄥ ㄓ ㄏ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惟平生之好,以屈節而茍生。”m.zfbfc.com
成語解釋:平生:一生;好:愛好。指一生的愛好
成語用法:平生之好作賓語;指一生的愛好。
成語“平生之好”的擴展資料
1. 于謙平生的三大爰好是什么。(明朝那個啊)(摘錄:書籍選段,請先看選段,在最下面我總結了一下,你看行不行:,望指正)——由于家庭環境不錯,少年時的于謙有自己的書齋,說實話,像四書五經這樣的似乎很容易培養出書呆子,但于謙似乎是個例外。他十分上進讀書,卻也不拘泥于書本上的東西,除了學習考試內容,他還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如兵法等),就如同現在的追星族一樣,于謙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把這位偶像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書齋里,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書先生發現他經常看那幅畫,便好奇問他為什么這樣做。 于謙聞言,立刻正色回答:“將來我要做他那樣的人!”——畫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此外,于謙還在自己的書齋寫了一首詩,作為對文天祥的贊詞。【徇國忘身,舍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茍而全】這正是少年于謙對自己未來一生的承諾,三十余年之后,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選段完)【總結】- 1:【喜歡閱讀課外讀物,拓寬知識視野。】 2:【有崇拜的偶像,并為之奮斗。】 3:【喜歡吟詩卻并不酸腐,用此方式給自己定下座右銘,其實在他進京赴考(會試)路上也有詩詞作品,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我本來想說清 廉來著,后來一想,這不能算愛好,只能算特點或品格;實際上我覺得他和同是明朝為官的夏言很相像,包括人生的終點。)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2. 平生所好者無他,惟一二知己,三杯兩盞,烹茶煮酒,傾觴而賦
平生所好者無他,惟一二知己,三杯兩盞,烹茶煮酒,傾觴而賦,盡殷勤之歡,醉臥蘭亭耳!
沒找到出處,但是查了一下《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并非出于此,而且意境不符。
此句意為平生沒有什么其他的愛好,只是喜歡和一兩個知己,擺上兩三盅酒杯,烹煮酒茶,暢飲賦詩,享盡真情愜意的歡娛,醉倒在蘭亭而已!
與曹操假借煮酒小聚以試探劉備大相徑庭。
另,某網博客上有如下個人簡介,不知是不是源處:
**,青春三十,楚地人氏,花草年華,漂流天涯。現在廈門,IT工作。才不及八斗,學不富五車,不威猛,不高大。非五陵少年,然風華正茂,風流倜儻,風臨玉樹。平生所好者無他,惟一二知己,三杯兩盞,烹茶煮酒,傾觴而賦,盡殷勤之歡,醉臥蘭亭耳!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3. 三國演義中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這句話中小可之比什么意思?
小可 : xiǎo kě ①平常;輕微:非同小可|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②自稱謙詞,宋元時民間口語;小可江東人氏。 這里顯然是①平常;輕微 的意思來自m.zfbfc.com
4. 本人在白云觀抽簽抽到第五十八簽:蘇秦三寸足平生,富貴功名在此行;更好修為陰騭事,前程萬裏自亨通。解
蘇秦三寸足平生,富貴功名在此行。更好修為陰騭事,前程萬里自通亨。(“自”一本作“有”) 【圣意】病即安,訟決勝。行人回,婚宜定。孕生男,家道盛。積陰功,福來應。(“來”一本作“自”) 【東坡解】凡百謀望,遠行則吉。求財必豐,求名必得。更行好事,以助陰騭。富貴榮華,始自今日。 【碧仙注】孕則生男財則遂,功名到底可相期。作事有成終有望,凡人皆可問謀為。 【解曰】此簽只宜謹慎,不可強為,防有口舌之憂。莫聽人言,方可無事。婚宜定,訟決勝,病遇良醫即愈。凡謀望遠行則吉,求財豐厚,功名必得。要修陰德,自然福祿全成。 【釋義】蘇秦憑三寸舌佩相印,謂以口舌得官也。占者得此,主賴口才之助,富貴可得。但當修為陰騭,則前程遠大。“萬里”者,遠大之意。凡事當遂行,勿遲疑。謹慎自守,不可欺詐,卻得無虞。問事與病,遇蘇、秦二姓之人則吉。名利遠行可得,鄉邦未遂。 【占驗】功名初次占之不應,須第二次占之方有成就。以蘇秦再出,始懸相印也。 【故事】蘇秦背劍 戰國·蘇秦,既說秦不行,乃歸家發憤苦讀,研究太公陰符。學成即至趙,往說趙王以合縱拒秦。趙王大悅,為治裝往說齊、楚、魏、燕、韓。竟佩六國相印,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工作方面,努力發揮自身優點,自有出頭之日。財運方面,你前期財政狀況會有些困難,以后會好起來的。本內容來自m.zfbfc.com
5. 平生良善自有持,衣祿增榮盛有余。錢財家業中年好,貴人提拔上云梯。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好象是個來什么算命軟件源算出來的,算的是你的命格或人格,有點象稱骨論金算法里的一種,就是稱骨重的算命方式。其實這是種模式,無具體意思,說好聽點是讓你開心,說難聽點,N多人算都是這句話,隨機出現的。具體就是為人平時樂善好施,廣結善緣,有良心,人口好,平時吃穿無憂,中年的時候有財運,家庭狀況也在中年轉好,而且還會有貴人幫你提撥你等等,總之我是不信了。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6. 平生深于經術,得其理趣出自哪里
元代劉塤認為曾鞏“平生深于經術,得其理趣;而流連光景,吟風弄月,非其好也。往往宋人詩體多尚賦,而比與興寡,先生之詩亦然”(《隱居通議》卷七),道出了他詩歌藝術的主要特征。但他并非只善賦體,也有一些詩長于比興,形象鮮明,頗得唐人神韻。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如《西樓》、《城南》、《詠柳》等,稱得上宋代近體詩中寫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論,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于蘇洵、蘇轍。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詞僅存《賞南枝》一首。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曾鞏的思想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對兼并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和廣開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時,總是以“仁”為懷,“除其奸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齊州雜詩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對王安石變法有些看法不同。他認為法愈密,則弊愈多。但是曾鞏也不主張死守成法,他對在位者的因循茍且表示不滿,提出“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戰國策目錄序》)的觀點。主張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對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動上,他能夠維護新法,在齊州為官時,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樂業。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7. 求解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出自《論語·憲問》第12章,原文如下: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用今天的語言通釋,就是:子路問“什么人是完美的人”。孔子說:“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沒有欲望,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用禮樂修飾他,也可以算完人了。”子路說:“現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這樣呢?”孔子說:“見到財利就想到義,遇到危急能獻出生命,長久處在顯赫的位置上不忘以往的諾言,也能算完美的人了。”“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長久處在顯赫的位置上不忘以往的諾言”。這里談的是人格完善的問題。孔子認為,具備完善人格的人,應當富有智慧、少欲望、勇敢堅定、多才多藝,而且還要在禮的約束下、樂的修飾中完善言行。退一步講,有完善人格的人,應當在利益面前考慮該不該取,符合道義者取,不符合道義者不取。正如孔子所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第12章)有完善人格的人,在危急關頭要有獻身精神,也就是“見危授命”。有完善人格的人,才能在“長久地處在顯赫的位置上”時還“不忘記平日的諾言”。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8. 什么什么之好的成語
秦晉之好 琴瑟之好 二姓之好 朱陳之好 百歲之好 百年之好 竹馬之好昆弟之好總角之好 通家之好 忘年之好 嚙臂之好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9. 求(平生好)
一個孤獨的人,象月光一樣|照亮別人。一生富貴承蒙上天的恩情。勸你去善待領養的孩子。晩年時還有二個好孫子。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0. 更好修為隂?事,蘇秦三寸足平生。前程萬里自通亨,富貴功名在此行通俗解釋
打卦,求簽? 問號代表什么字? 算了按我的理解來:多行善事積陰德,蘇秦靠三寸不爛之舌實現平生志愿。(你的前程正如他)自然會亨通,功名富貴全看這次(生意、考試、或是提拔、還是找貴人相助,具體看你最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了。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1.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文言文主題是什么
<鼓琴吊喪>選自《世說新語》原文;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慟,遂不執孝子手而出。 譯文; 顧彥先在世時愛鼓琴,當他死后,家人常常將琴放在靈床上。張季鷹去悼念他,悲慟難以自制,便徑直登上靈床彈琴,奏了幾個曲子。彈完之后,撫摸著琴說:“顧彥先,你還能欣賞這琴聲嗎?”說著又放聲痛哭,也沒有握孝子的手便走出去了。內容來自m.zfbfc.com
12. 平生之事千萬般,取舍難棄。 愿我雪水煮白茶,慰爾清歡是什么意思?
人們一生當中所遇到的事情千頭萬緒,要得到什么與放棄哪些,是很多人難以處理好的,我愿意拿潔白的雪去煮上杯白茶,去安慰那個獨情寡欲的人。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3.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這句詩出自哪兒?
西郊落花歌 龔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 ,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觀賞尤神馳。
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西郊落花歌》是龔自珍描寫落花的最出色的一篇歌行。當時詩人第五次參加會考又落第無奈沉浸于金石研究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寫《西郊落花歌》,盡管流露著不為世用的失落悲哀,但卻格調高昂,積極奮進,在萬艷飛舞的璀璨壯觀中充分展示了瑰麗的生命力量和崇高的理想境界。值得稱道的是:詩人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尤其是修辭藝術手法,譜寫了一闋落花的“狂想”曲。
(一)
在詩前的小序中,詩人就表明了欣賞落花,一反常調禮贊落花的態度。因而全詩一開始,先是點明了古來傷春的落花意蘊,一個“但”字就否定了前人替落花嗟嘆、見落花傷情的的傳統筆調。“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兩句與《紅樓夢》中黛玉葬花之詞“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悲調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又巧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春”以生命的體驗,形象生動地烘托出暮春花落的季節氛圍。在詩人眼中,一切客觀景象都被主觀虛化了,他把“春”看成了自己的好友、知己,所以才有“探春”、“送春”的行為活動。但是,這種超常的行為活動卻被世人漠視、嗤笑,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不為世用、不為時重的失落悲哀與傲岸不羈。這種深層的失落悲哀與傲岸不羈正是詩人眼見“風飄萬點”的熳麗而“失色”、“神癡”的感情因素所在。
在詩歌的第二部分,詩人馳騁想象,連用比喻、引用、煉字等修辭手法,以極度夸飾渲染的筆法,描寫落花之漫天遍地、鮮艷異常的壯觀。
首先,詩人連用八種生動的形象來比喻落花,新穎離奇,異彩繽呈。在詩人筆下,落花如海如潮,如昆陽之古戰,如天女之胭脂,如奇龍怪鳳,如琴高之鯉,如玉皇宮殿,如三十六界之青娥眉,如先生之憂患,無邊無際……如此壯美的景觀,如此斑斕的色彩,落花不再是哀憐身世的象征,而是富有生氣的理想境界。詩人深深地為隨風而逝的落花所感動:生命雖然隕落但卻燦爛輝煌,青春消逝的感傷轉化為崇高的贊美。詩人極盡夸飾渲染,將落花漫天飛舞、聚散繽紛得姿彩描繪得極為生動感人。
其次,詩人在璀璨的狂想之中,引用歷史神話傳說來豐富落花的內涵,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如先引用歷史上劉秀帶領八千兵馬與王莽四十萬大軍對戰昆陽的激烈場面來形容落花分飛之精彩,再引用神話中的奇龍怪鳳的漂泊無蹤來映襯落花之飄忽不定,接著又引用傳說中的琴高之鯉來質問落花飛天的無緣無故……這樣,落花不僅富有新的生命內涵,而更呈現出光怪陸離、令人眩目的繽紛畫面。既是巧用典故而又沒有斧鑿填砌的痕跡,可見詩人藝術才華之高深。
再次,詩人在盛贊落花之瑰麗時,錘煉字句,生動傳神。如“齊向此地傾胭脂”一句中的“傾”字,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落花飛舞的色彩和動態:猶如天女洗妝后傾灑的胭脂水粉一樣艷麗奪目,赤色欲流。再如“玉皇宮中空若洗”的“空”“洗”兩字,更是夸張地寫出飛花點點的動人之處:猶如三十六界的仙女全部下凡幻化為落花,翩躚起舞,隨風而動。煉字如此如壁龍點睛,既生動傳神又自然貼切,甚得風流。
在詩歌的第三部分,詩人透過落化時聚時分的璀璨畫面,展開了更深一層的想象:他引用佛教經典的總稱(三藏)和維摩卷里的清詞,幻想自己來到了無邊無際的道教的神仙國度或者佛教的凈土世界之中。此時此刻,他已經處在心醉神馳、半癡半狂的狀態,最后竟發狂地希冀一年到頭都有不盡之花降落人間,飄灑如雨。應該指出的是,詩人在這一部分的詩句中流露出的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是他在落第之后心情苦悶失落,沉浸于金石研究而又不愿消殞、浪費生命,從而把眼前的客觀景象主觀虛化的心理表現。他把個人的主觀感情同客觀存在的景物有機而自然地結合起來,從而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藝術天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
因苦悶而見落花,因見落花而癡狂,因癡狂而產生幻想,這一心理流程是詩人在失意挫折之中,苦悶失落而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矛盾激烈斗爭之下產生的。他一反常態盛贊落花,實質上是對傳統思想文化意識提出懷疑、挑戰的表現,充分展示了這個富有才華而不為世用、不為時重的疏狂之士在封建時代末期逐漸覺醒的個性意識同傳統思想觀念相互之間激烈的斗爭。而《西郊落花歌》正是這兩種思想意識相互交鋒、個性意識顯示優勢的產物。縱觀整首《西郊落花歌》,除了以上所述的各種修辭手法外,詩人還出色地運用了反復、排比的修辭手法,在一跌三宕、反復詠嘆中暢盡抒發了詩人的理想、憧憬,以及對落花的深深的熱愛之情。
這首詩所用反復、排比的手法是極為明顯的。如“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兩句,就是通過反復訴說,把世人的冷漠無情與自身奔放如火的熱情、瑰麗崇高的理想互相對照,進而暢盡地表達了不為世用、不能施展才華的失落無奈、并體現了詩人自身狂傲不羈、不理世人的個性特點。
詩人的理想不能實現,于是把對理想的追尋、對未來的憧憬深深地傾注到落花上。他把落花視為知己,連用八個奇喻來盛贊落花:“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以反復、排比的手法表達了對落花的無比熱愛,對生命價值的探討、對理想的追尋而執著不悔的精神。如此復沓回環、一詠三嘆,酣暢淋漓地抒發了詩人濃烈的感情,使全詩的意境隨著主體感情的傾盡外露而一步一步地向外開拓和延伸,增強了語言的氣勢的節奏感。
但是,這些反復詠唱并沒有導致詩歌達到流利和婉的境地,反而形成了參差錯落、一跌三宕的特色。詩人打破了傳統歌行的鋪敘展衍、四句一轉韻、一氣婉轉的特點,而以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穿插而行,時而行云流水,時而激流沖澗,在參差錯落中呈現奔放不羈的力度和強勁有力的節奏美。這種參差跌宕的形式美與其奔放熱情的感情特征相互結合,促使全詩的氣勢和意境逐步向遠處深化,向高處凌升。
(三)
《西郊落花歌》因其浩瀚磅礴的氣勢和壯美瑰麗的景觀受到讀者的喜愛并欣賞。此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語言音律方面。漢語是極富音樂性的語言,尤其是詩體語言,更應注重語音方面的調節,以體現詩詞的音律美。《西郊落花歌》在語言音律的調配上,也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才華。
首先,詩人在詩中多次運用雙聲、疊韻、疊音詞。雙聲、疊韻有助于詩詞的音律美。在音感上,雙聲詞聽起來較為緊促,疊韻詞則顯綿長,要是能配合起來用,可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語境和樂感。而疊音詞則是借助聲音的繁復增進語感的繁復,借助聲音的和諧來張大語調的和諧。如詩中的“澎湃”(雙聲),“披靡”(疊韻),“漂泊”(雙聲),“漓漓”(疊音)等詞,既增添了語言的音趣和美感,又加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具體點說,這些詞具有表情達意的作用,在聲韻和諧、聲情并茂之中,不僅形象生動地描寫出落花的美麗,而且把詩歌的意境推向異常完美的境界,使之呈現出多姿多彩的修辭效果。
其次,這首詩在押韻方面是一韻到底、一氣貫注,而在詩歌的中間卻有一句(“齊向此地傾胭脂。奇龍怪鳳愛漂泊”)轉韻:由“四支”韻(脂)轉為“十藥”韻(泊),到下一句(“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又轉回“四支”韻(為),并由此貫注到底,結束全詩。“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和諧,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復,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的美”(王力)。這首詩的韻在回環往復、一氣貫注的流程中,卻有一韻反彈、奔突,如一葉扁舟逆風而行、迎浪而前,這一“變奏”的音韻使全詩呈現出一種令人奔騰激動的力量美。另一方面,由于這首詩的句式變化多端,因而語言聲調的平仄對應、高低升降就顯得錯落有致、渾成生動,富有明快、奔放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西郊落花歌》的語言音律調配得既精麗生動,又瀟灑自然,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因而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波瀾起伏,聽起來鏗鏘悅耳、蕩氣回腸。
(結語)
《西郊落花歌》是詩人用靈魂來表現的一闋“落花”的贊歌。龔自珍運筆有如鬼斧神工,極盡夸飾渲染之能事,以豐富而奇特的想象,繽紛而璀璨的畫面,絢麗而斑斕的色彩,展示了詩人在不為世用、不為時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悶而又不甘沉淪、不愿退伏的心路歷程。他一反傳統對落花的傾注深情、極致贊美,正是詩人對新的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個人感情的尊重的個性意識的流露。而這一切,又被藝術地、詩化地表現出來,透出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倔強精神。
全詩氣勢磅礴,感情強烈,筆力遒勁。詩人出色地運用了多種修辭藝術手法,透過落花隨風而逝、漫天飛舞的壯美景觀,以新奇的藝術構思、巧妙的寓意把瑰麗的生命力量與崇高的理想相互結合起來,極寫生命隕落的輝煌、生命力迸發的盡致。生命雖極輝煌而畢竟隕落,雖隕落而曾經輝煌,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麗璀璨與生命的凋謝隕滅、青春的美麗與青春的易逝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規律,深深地寄托了詩人失意之中的悲哀與無奈。不過,正是因為這種深層的悲哀與無奈激發了詩人內在的傲岸不羈的個性意識的覺醒,以疏狂癡想之姿態向“落花”的傳統意蘊即陳舊的傳統思想文化意識發出挑戰,并積極探求個體生命與人生理想的真正價值所在。正因如此,《西郊落花歌》這一闋“奇思古艷”(譚嗣同)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異彩,震撼人心。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4. 蘇東坡評價曹操是“平生奸偽,死見真性。”出自哪里?
這句是出自蘇東坡寫的《孔北海贊》。
網上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找不到全文,原文并序有點長,就不全打了,我只把有“平生奸偽,死見真性”八個字的那段給你打出來了。下面就是:
……世之稱人豪者,才氣各有高庳,然皆以臨難不懼,談笑就死為雄。操以病亡,子孫滿前而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處衣物,平生奸偽,死見真性。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見謂才疏意廣,豈不悲哉!……
PS:
找到了全文了。浪費我剛才手打。~~(╯﹏╰)b
《孔北海贊(并敘)》
文舉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天下從之,此人中龍也。而曹操陰賊險狠,特鬼蜮之雄者耳。其勢決不兩立,非公誅操,則操害公,此理之常。而前史乃謂公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訖無成功,此蓋當時奴婢小人論公之語。公之無成,天也。使天未欲亡漢,公誅操如殺狐兔,何足道哉!世之稱人豪者,才氣各有高庳,然皆以臨難不懼,談笑就死為雄。操以病亡,子孫滿前而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處衣物,平生奸偽,死見真性。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見謂才疏意廣,豈不悲哉!操平生畏劉備,而備以公知天下有己為喜,天若胙漢,公使備,備誅操無難也。予讀公所作《楊四公贊》,嘆曰:方操害公,復有魯國一男子慨然爭之,公庶幾不死。乃作《孔北海贊》曰:
晉有羯奴,盜賊之靡。欺孤如操,又羯所恥。我書《春秋》,與齊豹齒。文舉在天,雖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視公如龍,視操如鬼。
PS:樓上的2位朋友怎么亂說啊?毛評本的《三國演義》里只有《鄴中歌》,哪有《孔北海贊》?
“平生奸偽,死見真性”這句被《易中天品三國》引用過,原文如下:
……蘇東坡就不那么客氣了。他說不管什么人,只有:“臨難不退,談笑就死”,才稱得上是英雄。像曹操這樣,臨死之前,哭哭啼啼,“留戀妾婦,分香賣履”,算什么事呢?因此他撇了撇嘴說:“平生奸偽,死見其性”。(《孔北海贊》)意思也很明顯:別看曹操平時人模狗樣地,裝得一副英雄豪杰氣派,地地道道的一個奸雄,死到臨頭,還是露了馬腳。……
……跟《三國演義》一點關系沒有,樓上2位的依據不知何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