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富()好()”「富而好禮」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富而好禮”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福而好禮者也.什么意思?、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與 貧而樂,富而好禮 有什么不同、富而好禮的反義詞、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中的若和好什么意思、《論語·學而》中孔子主張“貧而樂,富而好禮” 。談談你的理解、孔子為何認為貧而無諂,富而無嬌的境界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樂”即子貢曰:"貧而無 ,富而不驕,何故?"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的翻譯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譯文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這句話什么意思?為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這句話中的若和好分別是什么意思?富而好禮到底什么意思?孔子說:“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這句話怎么解釋?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這句話怎么解釋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富而好禮”的詞條資料
2: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福而好禮者也.什么意思?
3: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與 貧而樂,富而好禮 有什么不同
4:富而好禮的反義詞
5: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中的若和好什么意思
6:《論語·學而》中孔子主張“貧而樂,富而好禮” 。談談你的理解
7:孔子為何認為貧而無諂,富而無嬌的境界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的?
8: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樂”即
成語“富而好禮”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fù ér hào lǐ
成語簡拼:FEHL
成語注音:ㄈㄨˋ ㄦˊ ㄏㄠˋ ㄌ一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富而無驕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m.zfbfc.com
成語解釋:禮:社會規范、道德準則。富有而又彬彬有禮
成語用法:富而好禮作謂語、定語;用于為人。
成語造句:西漢·戴圣《禮記·坊記》:“貧而好樂,富而好禮,眾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
英文翻譯:rich but good-man-nered
成語“富而好禮”的擴展資料
1.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福而好禮者也.什么意思?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白話解:子貢說:「雖然貧窮也不諂媚,雖然富有也不驕傲,這樣的人,老師以為如何呢?」孔子回答說:「可以算不錯了,只是還不如,貧窮仍能樂道,富貴仍然好禮的人啊!」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俗語也說“人窮志不短”,人們也常引用孟子所說的“貧賤不能移”來勉勵自己,但真正能夠做到,難度還是相當大的。比如對于“金錢可以換來感情嗎?”的一次討論中,一般人們都持否定意見,但當把金額增加到你所認為的天文數字后,還堅持原來的意見嗎?許多人就不再否定這個命題了。富而無驕,對于一般人也難于做到,尤其是富者富的原因和手段不明朗,而富的速度比較快且富前還相當貧困的人來說。 貧而樂,富而好禮:這在“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基礎上又進一層了。 同樣是“貧而樂”,也要看具體情況定其高下。比如如果是通過認識到人生的意義不只在于獲得溫飽,而是在追求溫飽之外的更高價值與意義的過程中無暇也無法分心分力來追求物質條件的改善;認識到對事物,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達到的,而有些則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雖然可能能夠接近,卻是永遠不能達到的,因此而用主要精力于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達到的事情,卻不忘對此之外事情的嘗試,以試探是否不能最終達成;等等,并能把人生的快樂同手頭的工作融貫起來。這樣的貧而樂應該是孔子所提倡的。當然“貧而樂”對于個人,可以有其積極之處;然對于國家與民族而言,“貧而樂”則是國家和民族的災難。而且仁義而正直的人貧賤不但對于其個人來說是一個恥辱,因為他不能在正道中富貴;而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同樣也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尤其是因為分工問題,由于有些職業比如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員,其貧賤就主要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問題。如果一個行業里的一流人士其生活水平與狀態不及另一個行業里的末流人士的生活水平與狀態,那只能說是這個社會有了問題。 富而好禮,可以通過禮使人能夠知道如何與人平等相處,如何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同他人尤其是貧賤之人的尊嚴和人生價值的實現聯系起來。使其在具體的現實行動中切實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并且還可能由此形成樂仁好禮的家庭家族傳統。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這禮是真禮實禮,而非假禮虛禮,真正能夠做到催發其仁心并使其自然流布。如《莊子·外物》所講的寓言:“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雖然監河侯也做出了扶人脫困的姿態,但明眼人莊子一眼就看出了其虛情假意,而非真正的仁心自然流行,自然其所好者只是假禮虛禮,而非真禮實禮了。 總之:對待貧賤富貴的態度與策略,是識別一個人的重要標尺之一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2.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與 貧而樂,富而好禮 有什么不同
程度的不同后者的程度比前者要深,更為精進,更為上乘。如同玉石切瑳琢磨,越打磨越精細。人生的境界也是如此。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3. 富而好禮的反義詞
《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富而好禮 反義詞應當是 貧而無諂,意思是貧窮但并不奉承。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4.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中的若和好什么意思
若:表示標膠 好:愛好【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奉承。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3)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6)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翻譯】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5. 《論語·學而》中孔子主張“貧而樂,富而好禮” 。談談你的理解
我覺得有兩層意思,第一層說“階層通病”,第二層說“君子無論貧富都應具備的特質”。 1、貧富不同階層的人往往會有其階層的通病:窮人日子不好過,心情肯定也不會太好,所以往往缺乏“快樂、健康的心理”;富裕的人在社會上處于強勢地位,容易產生擺譜、橫蠻的做派。前者“無樂”、后者“失禮”。(往細了說還能扯到快樂、禮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否則孔老爺子也不會對此發什么感慨~~~) 2、君子的品行不會因為貧富有所差別,其表現為:貧窮的時候不悲觀、不喪氣,保持快樂的心情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富貴的時候遵守禮節不橫行霸道、不頤指氣使目中無人。 如果要用四個字來概括這句話的中心意思的話,我認為應該是“守道不移”。公益成語:m.zfbfc.com
6. 孔子為何認為貧而無諂,富而無嬌的境界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的?
’不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若只是貧而樂,不是窮開心嗎?一個人雖然貧窮,也不會巴結他人,去謀求不當的利益,所謂人窮志不短;這只是第一步,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我們要求富貴,不能安于貧窮。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貧而樂道,以道取財,勿以諂取財。一個人,雖然富有,但不驕橫,這已經很可貴了,如果能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追求就更難能了,所謂“衣食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好禮節”豈不是更高。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7. 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樂”即
樂,即樂道。原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注:諂,諂媚奉承。 何如,怎么樣。 未若。還不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奧》。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樂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的意思。斯,這一個。賜:子貢名。 諸,之于,此處相當于“之”。往,過去。來,未來的事情。翻譯: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富有卻不驕奢,怎么樣? 孔子說: 已經很不錯了,但比不上貧窮卻能樂道,富有卻能好禮。子貢說:《詩經》上講:就像加工象牙、玉石一樣,要不停切磋、琢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嗎? 孔子說:賜啊,可以開始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已經發生的事情,你能斷知將要發生的事情了。意義:孔子希望他的弟子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的理想境界。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8. 子貢曰:貧而無 ,富而不驕,何故?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的翻譯
子貢說:’人雖然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雖然富有,卻不傲慢自大.怎么樣?’子貢的心得很了不起.但孔子并沒有打高分,只是說:’還可以,比不上貧窮的人樂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卻有崇尚禮節的了’.通過這番問答,可見孔子的高明.也正是通過這番問答,給我們學人當頭棒喝.有的人常說:’你有錢,我不羨慕.你有地位,我不巴結.我比你強也不瞧不起你’.說這話的人似乎很清高.實際上很可能不是這么回事.不如人時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滿肚子不滿與想不開.當自己有錢有地位時,覺得我要以禮待人,其他人不如我,用不著與他們計較.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的感覺.心里其實并沒有真正的恭敬心.也就是孔子說的’巧言令色’.前者是自卑的體現,后者是傲慢的表露.無論自卑還是傲慢都是錯誤的.因為有一個比較的心在作怪.處處分別比較,做不到直心真心.不能做一個平凡真實的人.子貢聽了大有收獲.于是有匯報說:’<<詩經>>上說:君子的自我修養就象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琢了還得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啊,現在可以與你談<<詩>>了.因為告訴你這一點,你就有所領悟而知道另一點’.這次的打分很高,為什么呢?子貢第一次心得是把道德修養的所得說了出來.他已經住到了’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上如果不是孔子一語點破,子貢以后不會再有進步的.子貢第一次是境界有所得.第二次境界是無所得.只是老實做而已.那兩句詩正是深深的契合了孔子教導弟子的目的與方法.切磋琢蘑之時,正是’學而時習之’’之時.做人的學問在于時時刻刻警惕,在在處處小心.不要得少為足.應該勇敢前進,無有止息.要時時處處認清自己,告誡自己------作學問是不能知足的,正所謂------學無止境.本內容來自m.zfbfc.com
9.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
小題:見參考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小題:子貢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為了說明道德品行的修煉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樣,精益求精。而在對話中孔子認為,子貢已經具備了“告諸往而知來者”的能力,即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可以同他談論《詩》了。 小題:見譯文小題:據文意可知[參考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仍快樂,富有而又好禮的人。”子貢說:“《詩經》上說:‘要像對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0. 譯文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1,“做事勤快敏捷,說話小心謹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齊,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一個好學的人了。”2,還是不如貧窮卻內心歡樂,富足卻愛好禮樂的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1.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這句話什么意思?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白話解:子貢說:「雖然貧窮也不諂媚,雖然富有也不驕傲,這樣的人,老師以為如何呢?」孔子回答說:「可以算不錯了,只是還不如,貧窮仍能樂道,富貴仍然好禮的人啊!」○一一本內容來自m.zfbfc.com
12. 為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這句話中的若和好分別是什么意思?
若;及;到
好;喜愛
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測的語氣.
斯:代詞,這樣子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奉承。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3)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6)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翻譯】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3. 富而好禮到底什么意思?
若:表示標膠
好:愛好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奉承。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3)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6)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翻譯】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來自m.zfbfc.com
14. 孔子說:“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這句話怎么解釋?
“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雖然富裕也不驕傲,只是還不如富貴仍然好禮的人。
原文是: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翻譯是:子貢說:“雖然貧窮也不諂媚,雖然富裕也不驕傲,這樣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可以了。只是還不如貧窮仍能樂道,富貴仍然好禮的人啊!“
意義是指:孔子希望他的弟子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理想境界。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不要忘記禮的重要,尊崇禮節。
富而好禮
【拼音】fù ér hào lǐ
【解釋】富庶而有講禮教。指雖很富有但不驕縱無禮。
【出處】《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事例】誰知他家那等榮貴,卻是個’~’之家。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本內容來自m.zfbfc.com
15. 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這句話怎么解釋
原文是: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翻譯是:子貢說:“雖然貧窮也不諂媚,雖然富裕也不驕傲,這樣的人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可以算不錯了。只是還不如貧窮仍能樂道,富貴仍然好禮的人啊!“意義是指:孔子希望他的弟子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理想境界。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不要忘記禮的重要,尊崇禮節。希望,謝謝。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