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心”字的成語「人心惟危」
成語“人心惟危”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rén xīn wéi wēi成語簡拼:RXWW
成語注音:ㄖㄣˊ ㄒ一ㄣ ㄨㄟˊ ㄨㄟ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人心叵測
成語出處:《尚書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摘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惟:是;危:險惡。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險的。
成語用法:人心惟危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后來他對于我那“人心惟危”說的懷疑減少了。(魯迅《南腔北調集 為了忘卻的記念》)
英文翻譯:man's heart is incomprehensible <Human hearts are prone to evil.>
成語“人心惟危”的擴展資料
1. 人心惟危什么意思【成語】: 人心惟危【拼音】: rén xīn wéi wēi【解釋】: 惟:是;危:險惡。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險的。【出處】: 《書·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舉例造句】: 后來他對于我那“人心惟危”說的懷疑減少了。 ★魯迅《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
摘自gyjslw.com
2.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是什么意思?
前面一句是說“所有人的內心都是險惡的”后面一句是說“所有事情都有其深刻的不為人所察的細節”
摘自gyjslw.com
3. 人心惟危的成語解釋
【成語】: 人心惟危【拼音】: rén xīn wéi wēi【解釋】: 惟:是;危:險惡。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險的。
摘自gyjslw.com
4.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是什么...
意思是:人心危險,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一,誠實保持著中道。
出處:《梅氏偽古文尚書》——東晉·孔安國
原文:
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
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沒有人與你爭功。我贊美你的德行,嘉許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終當升為大君。人心危險,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一,誠實保持著中道。無信驗的話不要聽,獨斷的謀劃不要用。
擴展資料
惟精惟一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用功精深,用心一。
(1)精:用功精深(2)一:心。
近義詞
惟一惟精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哲學
惟精惟一,達到獨一無二。是中國古代及世界哲學的核心文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禹謨摘自gyjslw.com
5.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哪里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古文《尚書·大禹謨》中有所記載,《荀子·解蔽篇》中也有類似的引注,稱:“《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據傳,這十六個字源于堯舜禹禪讓的故事.當堯把帝位傳給舜以及舜把帝位傳給禹的時候,所托付的是天下與百姓的重任,是華夏文明的火種;而諄諄囑咐代代相傳的便是以“心”為主題的這十六個漢字.可見其中寓意深刻,意義非凡.
一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可以有多種理解與解釋,至少可從以下三方面來體會其內涵.首先,“危”之古字形(小彖),上面是人,中間是山崖,下面是腿骨節形狀,寓意臨高而危,包含有危險的意思.李□先生曾有這樣的分析:“人之病疼各別,或在聲色,或在貨利,或在名高,一切勝心、妒心、慳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種種受病,不一而足.”(《二曲集》,中華書局1996年:第2頁)如是可以反映出人心之兇險.
其次,“危”宇包含著“危機”的意思,作為對危機的理解,其中有危險,同時具有機會.禪門有言:“生死事大,異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體會與覺悟生命的意義,那么確實是一種莫大的危機;但若是能夠視透這種危機,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危中的機會了.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在其詩中表達愿望:讓我死了再死,來體會這生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埃利希·弗洛姆也曾有同樣的感嘆:讓我生了再生,來參悟這生死不解之謎.類似的表白很能使人聯想到一種絕地逢生的意境,也算是一種對“人心之危”的理解吧.
再者,漢字的“危”亦包含著一種”危懼”,如“人人自危”之說.《詩經·小□》有:“戰戰兢兢,如臨探淵,如履薄冰”;老子在其《道德經·十五章》形容古之善為道者時稱其為:“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實際上,危懼中包含著一種警戒,如乾卦之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朱熹注曰:(乾之九三)“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而,君子占之,能憂懼如是,則雖處危地而無咎也.
二道心惟微
“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可譯為英文的the heart of nature.《易經·復卦·彖》中有言,“復,其見天地摘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