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征,并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忙按圖索驥的故事
按圖索驥的故事為 :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于鑒別馬的好壞,只要讓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馬的優劣。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于是人們都把他稱為“伯樂”。
為了不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驗寫成一本書,名為《相馬經》,書中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
孫陽的兒子資質很差,卻想繼承父親的事業。在熟讀了這本書后,他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所有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千里馬。《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他按照這個特征找了很久,也沒有什么收獲。
有一天,他發現路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動物,他看了很久,覺得這個東西很像《相馬經》中所說的千里馬,于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千里馬”捉住,并帶回家。一進門,他便嚷著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它長得和書中說的差不多,就是個頭小了點,蹄子差了些。”
孫陽一看兒子手里捉著的居然是一只癩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傻兒子,你拿的是一只癩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馬啊!你這樣按圖索驥是不行的,要學相馬的本領,就得多去看馬、養馬,深入地了解馬才行啊!”兒子聽了羞愧不已,從此便一頭鉆到馬群中去研究馬。
擴展資料?
一、按圖索驥
【拼音】àn tú suǒ jì
【基本釋義】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貶義詞
【出處】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近義詞】照本宣科、刻舟求劍、生搬硬套、膠柱鼓瑟
【反義詞】不落窠臼、無跡可尋
二、故事寓意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夸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板教條,生搬硬套,墨守成規,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
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按圖索驥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什么是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是一個成語,讀音是àn tú suǒ jì,指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滿意奧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中“驥”是什么意思
指好馬,千里馬按圖索驥,中國古代典故,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 ,后引用為成語.釋義為“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寓意為:在學習和工作中,不能死背教條,生搬硬套,否則會鬧出笑話,招致損失;應當在實踐中驗證前人流傳下來的書本知識并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典故是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現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意思相近的成語
順藤摸瓜shùn téng mō guā[釋義] 摸:尋找。順著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事情。[辨形] 藤;不能寫作“滕”。[用法] 比喻沿著發現的點滴線索進一步追查下去。[英譯] track down sb。 by following clues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的故事 成語故事按圖索驥出自哪里
按圖索驥解釋: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這個成語來源于《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用按圖索驥造句
用按圖索驥造句1、古書知識要活用,假如只會死守經典,按圖索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2、他老用這種拘泥于成規、按圖索驥的辦法來處理事情,怎能趕上時代呢?3、警方拼湊了歹徒所留下的線索,按圖索驥,很快就破案了。4、并非所有的智富都只能在大都市中按圖索驥。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的意思
按圖索驥
解 釋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典故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于鑒別馬的好壞,他把自己識馬的經驗寫成書,名為《相馬經》。這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所以人們把孫陽叫“伯樂”。孫陽的兒子熟讀了這本書后,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好馬。一天,他在路便看見一只癩蛤蟆,前額和《相馬經》上好馬的特征相符,就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馬上跑去告訴父親:“和你書上畫的好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孫陽聽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這馬太愛跳了,不好駕馭。”驥:好馬。這個成語比喻機械地照書本上的知識,不求事物的本質。
出 處 《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物
示 例 我們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但不可按圖索驥地搬用,那樣自然會得不償失。
近義詞 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詞 不落窠臼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怎么概括
按圖索驥àn tú suǒ jì 按圖索驥的中文解釋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解釋】: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出自】:《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示例】:每見一班~者,多失于驪黃牝牡。 ◎明·趙汸《葬書問對》【近義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反義詞】:不落窠臼【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物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這個成語是
在成語按圖索驥中 驥指的是(好馬、良馬)。
按圖索驥
àn tú suǒ jì
【解釋】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含貶義。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物。一般作謂語;也作定語、狀語。
【正音】索;不能讀作“sù”;驥;不能讀作“yì”。
【辨形】索;不能寫作“素”;驥;不能寫作“冀”。
【近義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詞】不落窠臼
【例句】工具書中索引的作用;就在于能讓人~;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成語是什么意思
按圖索驥: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出處:《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例句:每見一班~者,多失于驪黃牝牡。◎明·趙汸《葬書問對》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物。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字典上什么意思
是指:〈本意〉照圖上畫的馬的樣子去尋找好馬。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按圖索驥的含義是?
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按圖索驥”擴展:
英文翻譯:locate sth. by a plan or chart成語簡拼:ATSJ
錯字糾正:索,不能寫作“素”;驥,不能寫作“冀”。
成語解釋: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①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②比喻按教條辦事;不知變通。
成語用法:按圖索驥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
繁體成語:按圖索驥
反義詞:不落窠臼
成語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注音:ㄢˋ ㄊㄨˊ ㄙㄨㄛˇ ㄐ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謎語:悲鴻畫馬,伯樂來相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造句: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于驪黃牝牡。(明 趙汸《葬書問對》)
讀音糾正:索,不能讀作“sù”;驥,不能讀作“yì”。
成語讀音:àn tú suǒ jì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