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汗馬功勞」形容什么意思
“汗馬功勞”的成語故事:
古時作戰多用馬。戰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每戰都要出很多汗。戰斗次數越多,戰況越激烈,出汗當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叫“汗馬”。 《韓非子·五蠹》就有“汗馬之勞”的說法。《戰國策·魏策》也有:“張儀說楚曰:‘不費汗馬之勞,不費十日。而拒捍關’。”(捍,捍關,地名。) 《史記·晉世家》敘述春秋時晉文公的一段故事時,也說過“汗馬之勞”的話。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所以又稱公子重耳。他曾流亡國外達十九年之久,后來回國做了國君,而且稱霸一時。當他回國之初,即位為晉文公時,對于隨從他流亡的人員,一一論功行賞。有個小臣名叫介之推,沒有提出自己有什么功勞,也不求賞賜,躲到深山里隱居起來了。另一個小臣名叫壺敘,見三次行賞都沒有他的份兒,便對晉文公說:“君行三賞,賞不及臣,敢請罪!”晉文公當即把行賞的標準向他說明:“夫導我以仁義,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箭矢炮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無補我缺者,此復受次賞。三賞之后,故且及子。”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也有一段有關“汗馬之勞”的故事。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汗馬功勞的故事
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任相國。劉邦認為論功勞應以蕭何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為“酂侯”(酂,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拼死拼命,多的經過百余戰,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議論,根本沒上過戰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么道理?”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大家同聲回答:“知道。”再問道:“那么你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劉邦于是接著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蹤指示者人也’)。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于蕭何,能‘發蹤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們多數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軍隊,跟著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是怎么也不能忘記的!”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什么叫做汗馬功勞?
汗馬功勞,指戰功。泛指功勞。語本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四折:“只因汗馬功勞大,封做 平陽 萬戶侯。”《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蔡 氏當先有汗馬功勞,不可令其無后。”吳晗 《朱元璋傳》第二章二:“他們不但有汗馬功勞,也有了政治地位。” 【中文解釋】:汗馬: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戰勞苦。原指在戰爭中立下的大功勞。現泛指大的功勞。 《韓非子·五蠹》就有“汗馬之勞”的說法。《戰國策·魏策》也有:“張儀說楚曰:‘不費汗馬之勞,不費十日。而拒捍關’。”(捍,捍關,地名。)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汗馬功勞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有什么出處
汗馬功勞汗馬功勞 ( hàn mǎ gōng láo ) 古時候作戰多用馬,將士騎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馬都跑出汗。戰斗次數越多,戰斗愈激烈,馬出汗就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說“汗馬”。“汗馬之勞”便是由此而來,二者指的都是戰功。解 釋 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出 處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功 示 例 將俺丞相~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 近義詞 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反義詞 一事無成 典 故 蕭何跟隨劉邦打天下,出謀劃策,劉邦當了皇帝后就讓蕭何做丞相,其他武將不服,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逐野獸的狗,而指明野獸方向的是人,你們只是有功勞的狗,而蕭何則是這個獵人。”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汗馬功勞是什么意思快點
汗馬功勞 [hàn mǎ gōng láo] 基本釋義汗馬:將士騎的馬奔馳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褒義出 處《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汗馬功勞的故事是怎樣的
汗馬功勞 汗馬功勞 ( hàn mǎ gōng láo ) 古時候作戰多用馬,將士騎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馬都跑出汗。戰斗次數越多,戰斗愈激烈,馬出汗就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說“汗馬”。“汗馬之勞”便是由此而來,二者指的都是戰功。 解 釋 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出 處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功 示 例 將俺丞相~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 近義詞 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反義詞 一事無成 典 故 蕭何跟隨劉邦打天下,出謀劃策,劉邦當了皇帝后就讓蕭何做丞相,其他武將不服,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逐野獸的狗,而指明野獸方向的是人,你們只是有功勞的狗,而蕭何則是這個獵人。”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汗馬功勞”是什么意思?
1.功勞(跟“過”相對)。2.成效和表現成效的事情(多指較大的)。3.技術和技術修養。4.一個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汗馬功勞讀音:(hànmǎgōngláo)釋義:汗馬,馬累了出了汗。借以比喻征戰勞苦,泛指大的功勞,特指在戰爭中立下的大功勞。造句:他參加過許多活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仍然很謙虛。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汗馬功勞”是怎么來的
汗馬功勞汗馬功勞 ( hàn mǎ gōng láo ) 古時候作戰多用馬,將士騎馬疾馳疆場內,沖鋒陷陣,馬容都跑出汗。戰斗次數越多,戰斗愈激烈,馬出汗就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說“汗馬”。“汗馬之勞”便是由此而來,二者指的都是戰功。解 釋 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出 處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功 示 例 將俺丞相~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 近義詞 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汗馬功勞的意思是什么
汗馬功勞,成語,出自《韓非子·五蠹》和《史記·蕭相國世家》,“汗馬”是將士騎的馬,馬兒奔馳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汗馬功勞”指在戰場上建立了很大的戰功,現也用來比喻個人在工作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褒義。反義詞為一事無成、尺寸之功。 碰到這種問題,查字典或問度娘啊!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汗馬功勞”擴展:
成語謎語:馬功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錯字糾正:汗,不能寫作“漢”或“悍”。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英文翻譯:one's contributions in work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出處:韓非《韓非子 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反義詞:一事無成
成語讀音:hàn mǎ gōng láo
成語簡拼:HMGL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日文翻譯:汗馬 (かんば)の労 (ろう)
讀音糾正:汗,不能讀作“hán”。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近義詞: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其他翻譯:<法>exploit militaire <action d'éclat>
成語辨析:汗馬功勞和“豐功偉績”;都指功勞。不同在于:“豐功偉績”指偉大的功勞和成就;僅用于贊頌少數對人民有巨大貢獻的人;不用于自己;汗馬功勞僅指功勞;各種場合都可以用;一般人也都能用;包括自己。
造句: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元 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
俄文翻譯:боевые заслуги
成語注音:ㄏㄢˋ ㄇㄚˇ ㄍㄨㄥ ㄌㄠˊ
成語解釋: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成語用法:汗馬功勞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功。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