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槊賦詩」的成語故事
“橫槊賦詩”的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蘇軾第一次與朋友游覽黃岡赤壁,他們在船上高歌,一朋友吹起洞簫應和。蘇軾問他為什么吹起這如怨如泣的樂曲,他說想起了當年曹操的豪壯情懷,“旌旗蔽空,鱺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橫槊賦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橫槊賦詩》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又大笑。
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白話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般禮賢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歸順我。
擴展資料<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曹操橫槊賦詩全文
全文: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又大笑。
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白話譯文:曹操正在笑談間,忽然聽見南邊有烏鴉在叫。曹操問道;“這只烏鴉為什么叫?”左右侍衛回答:“這只烏鴉看見天亮了所以叫著準備回巢了。”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后滿飲三大杯。
并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饜高,水不饜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出處:出自三國時期曹操的《橫槊賦詩》。
擴展資料:
典故: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一中國同心協力,日后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
文武們都站起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后滿飲三大杯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橫槊賦詩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橫槊賦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造句:1、這位將軍橫槊賦詩的氣質,令人敬仰。2、宋·蘇軾《前赤壁賦》:“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3、呂志伊《詩史感賦》:“橫槊賦詩一世雄,二喬未虜恨東風。”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橫槊賦詩 的由來
“橫槊賦詩”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
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
擴展資料:
“橫槊賦詩”的典故背景:
曹操平息了北方分裂勢力,控制了政府。他又親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到了晚上,天空中的月亮是非常明亮的,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的將士們,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一中國同心協力,日后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
文武們大家都站起來說聲謝謝,曹操很高興,先是用葡萄酒祭長江,然后裝滿了三杯。并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
接著,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饜高,水不饜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所吟的詩詞《短歌行》,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就提到它,后來經過小說家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但此詩究竟寫什么?
唐代吳兢說它“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這些說法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認為還是清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是勸人及時行樂嗎?誠然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貪生畏死之想,聯系全篇來看,他感嘆的是戰爭頻仍,大業未成,因而產生一種時間的緊迫感。
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橫槊賦詩是什么意思
【成語】橫槊賦詩【拼音】 héng shuò fù shī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橫槊賦詩【解釋】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典故】古詩文中的“橫槊賦詩”.因為唐代詩人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的“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更因為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稱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所以一說到“橫槊賦詩”,人們便自然會想到曹操,現今許多詩文也喜歡用“橫槊賦詩”或“橫槊”.[雙調]折桂令懷古 阿魯威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酈酒”兩句指曹操臨江灑酒,橫槊賦詩的風采.槊指的是長矛.“紫蓋黃旗”是古時的一種吉兆,表示某地將要出皇帝,這里指的是孫.“應多”兩句指周瑜借東風破曹軍一事.“更驚”兩句指諸葛亮成名陣法八卦陣. 開篇變問“天下誰是英雄”,我想各人都有各人的見解,作者用三國時的幾位英雄來做回答,指出曹操、孫、周瑜、諸葛亮都可算一時豪杰.短短一篇散曲中要作很多的鋪述的不可能的,于是選取了個人的代表事例作為說明.對曹操著重點出能文能武,是一代梟雄;孫則用吉兆來點出當時以為一方霸主;周瑜用火燒曹軍來突出他的機智;描寫諸葛亮則選取了婦孺皆知的八卦陣.于是得到鼎足天下三分的形象. “更驚起南陽臥龍”中的“驚”是用的很好的.天下混亂,豪杰并起,怎么突出諸葛亮呢?把他比作臥龍,將其驚起,可想其作為. 此篇氣勢雄偉,胸懷壯闊,讀后令人有慷慨激昂之感.想當初無數英雄成就無數壯舉,我等后輩之人當奮起直追,不可懈慢,飴笑于前輩英靈.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橫槊賦詩,什么意思
橫槊賦詩釋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拼音] [héng shuò fù shī]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橫槊賦詩的原文
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原文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曹操詩詞橫槊賦詩是什么
這是一個詞語,有關的解釋如下: 古詩文中的’橫槊賦詩’。 因為唐代詩人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的’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更因為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稱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所以一說到’橫槊賦詩’,人們便自然會想到曹操,現今許多詩文也喜歡用’橫槊賦詩’或’橫槊’。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橫槊賦詩”擴展:
成語用法:橫槊賦詩連動式;作謂語;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成語讀音:héng shuò fù shī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注音:ㄏㄥˊ ㄕㄨㄛˋ ㄈㄨˋ ㄕ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解釋: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成語出處:唐 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抑揚哀悲離之作。”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近義詞:能文能武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造句:呂志伊《詩史感賦》:“橫槊賦詩一世雄,二喬未虜恨東風。”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簡拼:HSFS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