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字的成語「身當其境」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身當其境”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身當其境是什么意思、身什么其什么、類似身臨其境的成語、猶如身臨其境什么意思?、身臨其境的詞語、身當其境的成語典故、身入其境的意思身當其境的成語解釋身歷其境的近義詞“身臨其境”這字什么意思?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臨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翻譯是什么當有什么成語和身臨其境差不多的詞語有哪些?什么身什么帶 成語等
目錄索引:
1:成語“身當其境”的詞條資料
2:身當其境是什么意思
3:身什么其什么
4:類似身臨其境的成語
5:猶如身臨其境什么意思?
6:身臨其境的詞語
7:身當其境的成語典故
8:身入其境的意思
成語“身當其境”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shēn dāng qí jìng
成語簡拼:SDQJ
成語注音:ㄕㄣ ㄉㄤ ㄑ一ˊ ㄐ一ㄥ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身歷其境、身臨其境、身入其境
反義詞:道聽途說
成語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這些資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寫些更具體的事實來,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成語解釋:見“身臨其境”。
成語用法:身當其境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親自面對。
英文翻譯:be present on the spot
成語“身當其境”的擴展資料
1. 身當其境是什么意思[釋義]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同“身臨其境”。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2. 身什么其什么
身當其境、身臨其境:親自到了那個境地。身其余幾:指身子留在世間沒有多久的時間了。廁身其間:指某件事自己參與在內。m.zfbfc.com
3. 類似身臨其境的成語
境
成語
大全
沒有境開頭的
永無止境、
名利之境、
事過境遷、
恍如夢境、
學無止境、
入境問禁、
身當其境、
保境息民、
漸至佳境、
身歷其境、
親臨其境、
無人之境、
入境問俗、
身入其境、
開疆拓境、
保境安民、
漫無止境、
情隨境變、
時過境遷、
漸入佳境、
閉境自守、
意境融徹、
苦樂之境、
身臨其境、
如入無人之境來自m.zfbfc.com
4. 猶如身臨其境什么意思?
猶如身臨其境的意思:就好像親身面臨那種境地。
身臨其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hēn lín qí jìng,意思指親身面臨那種境地;也作身歷其境。
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但這不過是一個大意,此外的事,倘非身臨其境,實在有些說不清,”
馬識途《夜譚十記·親仇記》:“可惜我不是像他那樣的身臨其境的當事人,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那些生動感人的細節,那些精彩的形象化的語言,我都記不清楚。”
擴展資料:
身臨其境近義詞:設身處地、推己及人。
身臨其境反義詞:隔靴搔癢、道聽途說、置身事外。
設身處地,漢語成語,拼音shè shēn chǔ dì,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境地。指站在別人的處境替別人著想。
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創作者觸景生情,評論家設身處地,才能相得益彰。”
道聽途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dào tīng tú shuō,意思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方之《內奸》:“我要對黨對同志負責,即使嚴赤、楊曙是內奸,我也該對他們負責,不能把道聽途說都寫上。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5. 身臨其境的詞語
身入其境
[shēn
rù
qí
jìng]
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類似的詞語還有
身歷其境
身當其境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6. 身當其境的成語典故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可惜這些資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寫出些更具體的事實來,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事例】這種不忍想像的災難,~的農民該是多么慘痛!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八章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7. 身入其境的意思
同意,與“身臨其境”同義,意為親自到了那個地方公益成語:m.zfbfc.com
8. 身當其境的成語解釋
【名稱】身當其境【拼音】shēn dāng qí jìng【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同“身臨其境”。m.zfbfc.com
9. 身歷其境的近義詞
身歷其境的近義詞 :身臨其境 身臨其境【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摘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0. “身臨其境”這字什么意思?
【拼音】:shēn lín qí jìng
【釋義】: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歷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
用“身臨其境”造句:
1、每次翻開書,看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就仿佛身臨其境。看到窮人被地主欺負時,我就情不自禁地痛罵那些地主。看到窮人有盼頭時,我就高興地大聲歡呼。
2、在電影院戴上3D眼鏡看3D電影,會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3、我知道世界上沒有鬼魂,但有噩夢。假若那些身臨其境般又極為逼真的夢中場面日復一日地再現、強化,便足以使人大白天也產生帶有強烈真實感的幻覺,特別是夢中的環境和氣氛與現實中的環境和氣氛完全一模一樣。
4、蒂爾亞將她的文筆發揮到了極限,讓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這歷史上重要的一幕,雖然重要,但其實也不過是兩個緊張的中年男子,在一個奢華的客廳,笨拙的探索理解。
5、這是一個真正的全3D虛擬世界,帶給人一種全新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摘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1. 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臨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翻譯是什么
【原句】
向非身臨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
【譯文】
如果不是身臨其境(親自到那個環境中)(此“境”指佛法“八法”中所指的具體境界),怎么能夠走到它的盡頭(邊緣),(并且)指出佛法的指歸(指的是佛法的本質)呢?
【注釋】
1、向非:假若不是。唐杜甫《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詩:“向非戎事備征伐,君肯辛苦越江湖?”宋范成大《回黃坦》詩:“世界真莊嚴,造物極不俗。向非來遠游,那有此奇矚!”
2、身臨其境:親身面臨那種境地。《三俠五義》第65回:“及至身臨其境,只落得‘原來如此’四個大字,毫無一點的情趣。”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但這不過是一個大意,此外的事,倘非身臨其境,實在有些說不清。”郭小川《出鋼的時候》詩:“一切身臨其境的人都會稱心悅目。”亦作“身當其境”“身歷其境”。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我近來倒是明白了,身歷其境的小事,尚且參不透,說不清,更何況那些高尚偉大,不甚了然的事業?”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可惜這些資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寫出些更具體的事實來,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八章:“這種不忍想像的災難,身當其境的農民該是多么慘痛!”
3、惡:疑問副詞,相當于“何”或“安”。“怎么”。《廣韻》:“惡,安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惡識宗?”《左傳·桓公十六年》:“棄父之命,惡用子矣?”《孟子·梁惠王上》:“彼惡知之?”明袁宏道《滿井游記》:“惡能無紀?”
4、窮:窮盡;尋根究源。《易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這里是“走到盡頭”的意思。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欲窮其林。”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邊崖:即“邊涯”。邊際;邊緣。金元好問《乙酉六月十一日雨》詩:“良苗與新穎,郁郁無邊涯。”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歷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鄭振鐸《埃娥》:“數級的云石的踏步引他們到一泓池水的邊涯。”
6、指:指出;說出;找到。
7、歸宿:指歸,意向所歸。《荀子·非十二子》:“終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 宋 秦觀 《韓愈論》:“別白黑陰陽,要其歸宿,決其嫌疑,此論事之文,如 蘇秦 、 張儀 之所作是也。” 清 龔自珍 《語錄》:“凡 老 氏之歸宿有五:曰求則得;曰有罪免死;曰生;曰取天下;曰莫與爭。”
8、者:語氣副詞,加強語氣,有強調的意味。
9、哉:句末語氣副詞,表示反問語氣,常與“豈(其)”等詞語搭配使用。呢。
10、八識:佛教法相宗術語。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亦名六根。末那為第七識,意謂執持我見。阿賴耶為第八識,意為藏,謂能藏一切法,即所謂神識、性靈,合稱八識。《天地八陽神咒經》:“云何名八識?眼是色識,耳是聲識,鼻是香識,舌是味識,身是觸識,意是分別識。六根是六識。舍藏識,阿賴耶識,是名曰八識。”清龔自珍《最錄八識規矩頌》:“師復念言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制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頌眼等識,次三頌意識,次三末那,次三賴耶。”章炳麟《國故論衡·明見》:“孫卿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其能知八識者矣。”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2. 當有什么成語
當仁不讓安步當車當家做主當機立斷獨當一面門當戶對希望幫到你,滿意還請哦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13. 和身臨其境差不多的詞語有哪些?
和身臨其境差不多的詞語有推己及人、身當其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引人入勝
推己及人[tuī jǐ jí rén]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出處:《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例句:你如果不能推己及人,凡事只為自己設想,那就太自私了!
身當其境[shēn dāng qí jìng]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同“身臨其境”。
設身處地[shè shēn chǔ dì]
設:設想。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出處:《禮記·中庸》:“體群臣也。”朱熹注:“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例句:真正完美的銷售不是舌燦蓮花,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客戶考慮。
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
感:感激;身:親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
出處:《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萬事求二兄代為照顧,感同身受。”
例句:對于玉樹地震災區之外的人民,我們應該感同身受,不能置之度外。
引人入勝[yǐn rén rù shèng]
勝:勝境。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例句:這篇文章描寫的景色非常美麗,令人仿佛身如其境,十分引人入勝。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4. 什么身什么帶 成語
沒有 安身樂業 安身:立身。安穩快樂地過日子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百身何贖 身:生命;百身:自身死一百次;何:怎能;贖:抵換,償還。指一個人死一百次也不能補償 赤身裸體 赤:光著。大部分身體或全身裸露 典身賣命 典當身體,出賣性命。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孤身只影 形容孤單一人 齏身粉骨 齏:碎。指粉身碎骨 立身處世 立身:做人;處世:與人交往。指人在社會上待人接物的態度 安身之處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立命 安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為樂 身子安定就是快樂。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百身莫贖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贖:抵。拿一百個我,也無法把你換回來了。表示極沉痛地悼念。 半身不遂 遂:通“隨”,順從。原為醫學病癥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被發文身 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病魔纏身 指長期患病。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廁身其間 指某件事自己參與在內。 赤身露體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絲不掛。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大顯身手 顯:表露,表現;身手:指本領。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 獨善其身 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斷發文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分身無術 分身:分出精力照顧其他方面。沒有一身同時兼顧幾個方面的法術。 粉身碎骨 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險而喪失生命。 奮不顧身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親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 感遇忘身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報。舊時士大夫向皇帝謝恩,表示忠心的套話。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隱退,不再復出。 黃袍加身 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后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積蓄財產,不如學點技術。 渾身解數 渾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數:那套數,指武藝。所有的本領,全部的術手腕。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與世俗同流合污。 孑然一身 孤孤單單一個人。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 渾身是膽 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潔身自好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僅以身免 指沒有被殺或只身逃出了險境。 科班出身 比喻具有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的資格。 立命安身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著落。 立身揚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會上有相當地位;揚:傳布。使自己立足于社會,名聲遠揚。 了身達命 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賣身投靠 出賣自己,投靠有勢的人。比喻喪失人格,甘心充當惡勢力的工具。 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牽一發而動全身 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漆身吞炭 漆身:身上涂漆為癩;吞炭:喉嚨吞炭使啞。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 惹火燒身 惹:引;身:本身。引火燒自己。比喻自找麻煩或自找苦吃。 殺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后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身后蕭條 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貧困。 身無長處 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身不由主 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人百其身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別人愿意死一百次來換取死者的復生。表示對死者極沉痛的悼念。 容頭過身 只要頭容得下,身子就過得去。比喻得過且過。 身輕言微 身輕:身價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說的話不為人所重視。 身先士卒 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身經百戰 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戰斗。比喻況歷多,經驗豐富。 身體發膚 本指身軀、四肢、須發、皮膚,后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身家性命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束身自好 束身:約束自己,不使放縱;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純潔。 身價百倍 身價:指社會地位。指名譽地位一下子大提高。 身懷六甲 六甲:傳說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婦女懷孕。 身強力壯 形容身體強壯有力。 身心交瘁 身體和精神都過度疲勞。 身不由己 由:聽從。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慎身修永 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 舍身求法 舍身:舍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后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設身處地 設:設想。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喪身失節 身受污辱,失去節操。 身臨其境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身外之物 指財物等身體以外的東西,表示無足輕重的意思。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 身在曹營心在漢 比喻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里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 身心交病 交:一齊,同時;病:困乏。身體和精神都很困乏。 身敗名裂 身:身分,地位;敗:毀壞;裂:破損。地位喪失,名譽掃地。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 身后識方干 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后才被重視。 首身分離 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守身如玉 保持節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挺身而出 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無官一身輕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輕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這句話來自我安慰。現也泛指卸去責任后一時感到輕松。 陷身囹圄 指被關進監牢。 現身說法 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象齒焚身 焚身:喪生。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 一身兩役 一個人做兩件事。 修身潔行 修養品性,保持潔白的德行。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表面上給了人家好處,但實際上這好處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價里。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范。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范。指行動起模范作用。 一身是膽 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搖身一變 舊時神怪小說中描寫有神通的人能用法術一晃身子就改變自己本來的模樣。現用來形容人不講道義原則,一下子來個大改變。 一身都是膽 極言膽大勇敢。 一身五心 比喻雜念很多。 一身而二任 一個人承擔兩種任務。 以身試法 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引火燒身 原比喻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現多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缺點錯誤,以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以身殉職 殉:為實現某一目標而獻出生命。為忠于本職工作而獻出生命。 藝不壓身 比喻人學會的技藝越多越好。 葬身魚腹 尸體為魚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以身作則 則:準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以身許國 許:預先答應給與。把身體獻給國家。指盡忠報國,臨難不顧。 殞身不恤 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置身事外 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關心。 澡身浴德 修養身心,使純潔清白。 終身大事 終身:一生。關系一輩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著作等身 形容著述極多,迭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束身受命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卑身賤體 ①謂儉約勤苦。②彎腰俯首,屈從奉迎。 卑身屈體 指彎腰俯首,屈從奉迎。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 才廣妨身 妨:妨害。自恃才能廣博,有時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爭閑氣,為功名將命虧……常言道才廣妨身,官高害已。” 操身行世 猶言立身處世。 大膽包身 謂膽量極大。 膽大于身 猶言膽大如斗。謂無所忌憚。語出《舊唐書·李昭德傳》載丘愔劾奏李昭德語:“臣觀其膽,乃大于身,鼻息所沖,上拂云漢。” 砥身礪行 猶言砥節礪行。 頂名替身 猶言頂名冒姓。 獨善吾身 同“獨善其身”。 獨善一身 同“獨善其身”。 斷發紋身 見“斷發文身”。 遁身遠跡 猶言避世隱居。 反身自問 見“反躬自問”。 忿不顧身 同“奮不顧身”。 憤不顧身 奮勇直前,不顧自身安危。 奮身不顧 猶奮不顧身。 分身減口 見“分房減口”。 功遂身退 謂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隱不再做官。 毀不危身 見“毀不滅性”。 灰身粉骨 猶言粉身碎骨。 灰身滅智 佛教語。謂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灰身泯智 見“灰身滅智”。 借身報仇 見“借交報仇”。 潔身累行 純潔身心,約束自己的行為。累,通“縲”。 潔身自愛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潔身自守 保持住個人自身的純潔。 謹身節用 修身飭行,節省其用。 進身之階 進身:上升;階:臺階。使身體能夠上升的階梯。舊指借以提拔升遷的門路。 捐身徇義 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苦身焦思 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勞身焦思 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了身脫命 猶言擺脫塵世羈絆,自由自在。 立身行己 存身自立,行為有度。 賠身下氣 謙躬屈節,低聲下氣。 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棄智遺身 謂不與人斗智爭利,忘記自身的存在。 戕身伐命 傷害身體。 切身體會 指自身遇到的經驗 清身潔己 謂保持自身節操,身體力行。 輕身下氣 形容謙恭的態度。 輕身殉義 謂輕視生命而為正義事業犧牲。 輕身重義 謂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 全身遠害 遠:離。保全生命,遠離災害、危害之地。亦作“遠害全身”、“全身遠禍”、“潛身遠禍”。 辱身敗名 指自身受辱,名聲敗壞。 潤屋潤身 后用為恭賀新屋落成的題辭。 三省吾身 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來檢查自己。一說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殺身報國 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亦作“殺身救國”。 殺身成義 猶言殺身成仁。 殺身之禍 自身性命遭殺害的大禍。 舍身為國 為國家犧牲自己的生命 身敗名隳 見“身敗名裂”。 身不遇時 謂沒有遇到好的時機。 身操井臼 語本《后漢書·馮衍傳下》:“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親自操持家務。 身單力薄 人少力量不大。 身當其境 見“身臨其境”。 身當矢石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 身廢名裂 見“身敗名裂”。 身非木石 謂自身并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身寄虎吻 謂把身子置于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身歷其境 親身來到某個地方 身名俱敗 猶言身名俱滅。 身名俱滅 謂身軀與名聲一齊毀滅。 身名俱泰 名譽、地位都安穩。形容生活舒泰。 身名兩泰 見“身名俱泰”。 身首異處 身體和頭顱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殺頭。 身首異地 見“身首異處”。 身體力行 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身退功成 謂功業成就,退隱家園。 身微力薄 謂地位低下,財力不足。 身無長物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 身無寸縷 謂身上沒有一寸線。形容極其窮困。 身無寸鐵 身邊沒有武器。謂赤手空拳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