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禹治”「大禹治水」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大禹治水”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大禹治水 簡要故事情節、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的嗎、大禹治水什么意思?、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采用的是什么的辦法。、大禹治水的主要內容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大禹治水”的詞條資料
2:大禹治水 簡要故事情節
3: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的嗎
4:大禹治水什么意思?
5: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6:大禹治水的故事.
7:大禹治水采用的是什么的辦法。
8:大禹治水的主要內容
成語“大禹治水”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DYZS
成語注音:ㄉㄚˋ ㄩˇ ㄓˋ ㄕㄨㄟ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過門不入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導出岷江。”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成語解釋: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成語用法:大禹治水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嗎?
成語故事: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于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后隨父遷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種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長,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將鯀處死,鯀臨死前囑咐兒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帶領群眾鑿開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禹常年腳長年泡在水里連腳跟都爛了,只能拄著棍子走。 經過十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僅僅四天,還來不及照顧妻子,便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
成語“大禹治水”的擴展資料
1. 大禹治水 簡要故事情節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
內容來自m.zfbfc.com
2.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的嗎
大洪水是世界諸多民族遠古傳說中共有的成分,鯀禹治水或大禹治水是洪水傳說的中國本。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北半球氣候大幅降溫。到了公元前22、前21世紀交替時,氣候突變,普遍轉暖。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許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區域發生洪災。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過一次大變道,由東流(山東入海)轉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這次洪水泛濫影響到中下游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個諸族聽命的中央力來指導,于是鯀、禹被舉薦。他們來自洪水影響相對小的中游地區。治水成功后,夏后氏不僅沒有放棄非常時期授予的力,反而集中力建立王朝。這次洪水可能延續了一、二百年,居于下游的商部族首領冥,在夏朝中期還會在治水過程中喪命。豫西、晉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在二里頭文化中得到了延續,而洪水前興盛的山東龍山文化在此時衰落,甚至出現文化倒退。史前洪水發生的真實性從側面證實了夏朝前夕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鯀禹治水記載中的一些可疑之處。文獻歸結鯀治水的失敗在于堙障,而禹的成功在于疏導,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貫的抗洪舉措,不至于使鯀被殛死,也無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開辟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這種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現代科學也難以控制,很難相信現代科學之前的禹是僅靠疏導河流制服洪水的。現代的科學家們猜想大禹在位時,氣候忽然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復,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災自然也隨著氣候的改善而減少,這可能更接近于’事實’。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3. 大禹治水什么意思?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上古時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 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率領民眾,改’堵’為“疏”,歷經13年最終治水成功。 大禹躬親勞苦,櫛風沐雨,同洪水搏斗,’三過家門而不入’。由此形成了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摘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4.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于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于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后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后來鯀就死在那里。
舜也來征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并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并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么重大的職責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m.zfbfc.com
5. 大禹治水的故事.
志高任重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于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后隨父遷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后,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真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里,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編輯本段河伯傳說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于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 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摘自m.zfbfc.com
6. 大禹治水采用的是什么的辦法。
疏通水道以前他父親鯀,采取堵的方法失敗了。大禹疏通九州的河流,治水成功。當時最浩大工程是鑿龍門。大禹組織民眾,在上游筑起水壩,相當于太高水位建一座水壩。然后,帶領大家用石器鑿開龍門,最后在上游放水沖下來,鑿開了龍門。本人也從帝轉化到家天下的王。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7. 大禹治水的主要內容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現實證據
8月4日消息,在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一些學者認為這是上古的傳說。不過,一個中美科研團隊4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宣布,他們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古代一場超級大洪水的科學證據,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災難性大洪水。同時,這也為夏朝的歷史真實性以及起始年代提供了重要支持。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現南京師范大學聘用人員吳慶龍對新華社記者說,盡管很多人認為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一定事實基礎,但此前一直沒有發現這場大洪水存在的科學證據。
2007年,他參加黃河上游積石峽地質考察時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后確認為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的沉積物。由于這一洪水規模巨大,他們推測,這很可能就是中國大洪水傳說的源頭。
當時的情景也許是這樣的:一場強烈地震在積石峽引發了大規模滑坡,滑坡堵塞黃河6到9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多達110億至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泄,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
目前有記載的黃河最大一次洪水發生于1843年,最大流量約每秒3.6萬立方米,而這一潰決洪水的流量可能是1843年洪水的10倍左右,達到每秒30萬至50萬立方米。
參與研究的美國珀杜大學教授達里爾?格蘭杰在《科學》雜志召開的電話記者會上解釋說:“換個角度看,這差不多與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曾發生的最大洪水相當,位居地球近1萬年內發生的最大洪水之列。”
“這樣規模的洪水災害在中國(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時期內沒有發生過,是一場非常罕見的巨大洪水,因此,我們推斷它應該就是與‘大禹治水’有關的那場大洪水,”吳慶龍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