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耳”字的成語「盜鐘掩耳」
本頁導讀:此網(wǎng)頁介紹成語“盜鐘掩耳”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nèi)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掩耳盜鐘文言文翻譯...、掩耳盜鈴 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是什么、《掩耳盜鈴》 文言文翻譯、掩耳盜鐘翻譯、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掩耳盜鈴寓言故事、掩耳盜鐘文言文翻譯掩耳盜鈴的故事等
目錄索引:
1:成語“盜鐘掩耳”的詞條資料
2:掩耳盜鐘文言文翻譯...
3:掩耳盜鈴 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是什么
4:《掩耳盜鈴》 文言文翻譯
5:掩耳盜鐘翻譯
6: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7:掩耳盜鈴寓言故事
8:掩耳盜鐘文言文翻譯
成語“盜鐘掩耳”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DZYE
成語注音:ㄉㄠˋ ㄓㄨㄥ 一ㄢˇ ㄦ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jié)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成語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成語解釋:盜:盜竊;鐘:古代一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成語用法:盜鐘掩耳作定語、賓語;指自欺欺人。
成語造句:《舊唐書·哀帝紀論》:“復又盜鐘掩耳,嫁禍于人。”
英文翻譯: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ile it steals cream.
成語謎語:堵著耳朵偷鬧鐘
成語故事:從前有個小偷發(fā)現(xiàn)人家家門口掛著一口很大的銅鐘,他想偷但一個人搬不動,想把他敲碎賣碎銅,擔心敲鐘時別人聽到聲音而偷不成,終于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結(jié)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
成語“盜鐘掩耳”的擴展資料
1. 掩耳盜鐘文言文翻譯...1、譯文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于是用槌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锽锽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2、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擴展資料:
一、相關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
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二、故事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
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tài)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掩耳盜鐘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2. 掩耳盜鈴 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以上就是掩耳盜鈴的故事。
擴展資料:
成語出自《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成語示例
1、硬把漢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盜鈴的笨拙的把戲。(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2、那件事情才過去了,竟然把人民的代表都打了,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不是蔣介石打的是誰打的?趕快去認錯,趕快去賠禮才對。
3、你女朋友站在背后癡癡地笑,說你這叫掩耳盜鈴。
4、個人主義嚴重的人;常常會干出掩耳盜鈴的蠢事;這又有什么奇怪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掩耳盜鈴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3. 《掩耳盜鈴》 文言文翻譯
一、原文:
出自? 秦?呂不偉編訂的《呂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二、譯文:
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lián)合打敗后,逃在齊國。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擴展資料
一、掩耳盜鈴的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
二、相關成語
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秦?呂不偉《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釋義】:百姓有到鐘的,想要背著它逃跑,那鐘大不能直接拿走。想要毀了再搬走,鐘是有聲音的器具。所以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聲音,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4. 掩耳盜鐘翻譯
掩耳盜鈴:原為盜鐘掩耳,為一中國成語,偷鐘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鐘,后來鐘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鐘反而不常用了。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文言文 《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鐘②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③;以錘④毀之,鐘況然⑤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⑥掩其耳。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7)矣!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 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本內(nèi)容來自m.zfbfc.com
5. 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掩耳盜鈴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意思是偷鈴鐺的人怕鈴響,所以把自己的耳朵堵住,一味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常用來比喻自欺欺人。弄虛作假的人雖然能夠蒙混一時,但無法蒙混一世,他們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的,最終還是會露出馬腳的。
擴展資料
掩耳盜鈴,漢語成語,讀音為yǎn ěr dào líng。原為掩耳盜鐘。
釋義: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翻譯: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于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掩耳盜鈴來自m.zfbfc.com
6. 掩耳盜鈴寓言故事
《呂氏春秋·自知》中記述說,春秋時晉國貴族范氏被滅,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拿東西,有人拿了一口鐘,想背走,但鐘太大,無法背走,便用錘子砸,結(jié)果鐘發(fā)出巨大響聲,那人擔心別人聽到來爭奪,便捂著耳朵繼續(xù)砸鐘。
《呂氏春秋》隨后評論說:“不愿讓別人聽見是可以理解的,不愿讓自己聽見就說不通了。作為國君,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豈不和這是一樣的么?厭惡別人聽到其過錯還說得過去。”
故事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
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tài)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擴展資料: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鐘,后來鐘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鐘反而不常用了。
《呂氏春秋》之后,掩耳盜鐘成為一個成語,唐朝人劉知己在《史通·書志》中寫道:“掩耳盜鐘,自云無覺。”宋代以后掩耳盜鐘逐漸演變?yōu)檠诙I鈴。 在《紅樓夢》《鏡花緣》等小說中都有“掩耳盜鈴”的說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掩耳盜鈴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7. 掩耳盜鐘文言文翻譯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
本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8. 掩耳盜鈴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這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如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白話譯文: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于是用槌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锽锽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擴展資料:
故事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
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tài)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掩耳盜鈴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