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字結尾的成語「天道寧論」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天道寧論”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什么寧為什么成語、成語 天道開頭的有哪些、燕歌行的賞析、具有“深刻含義”的詞語有哪些?、天道寧論什么意思?、成語 天道開頭的有哪些、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天道寧論”的詞條資料
2:什么寧為什么成語
3:成語 天道開頭的有哪些
4:燕歌行的賞析
5:具有“深刻含義”的詞語有哪些?
6:天道寧論什么意思?
7:成語 天道開頭的有哪些
成語“天道寧論”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TDNL
成語注音:ㄊ一ㄢ ㄉㄠˋ ㄋ一ㄥˊ ㄌㄨㄣ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來自m.zfbfc.com
成語解釋:謂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成語用法:天道寧論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造句:魯迅《熱風·隨感錄》:“他們一面說些‘懷才不遇’‘天道寧論’的話,一面有錢的便狂嫖濫賭,沒錢的便喝幾十碗酒。”
成語“天道寧論”的擴展資料
1. 什么寧為什么成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拼音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簡拼 nwyq 近義詞 寧死不屈 反義詞 忍氣吞聲、茍且偷安 感情色彩 中性詞 成語結構 復句式 成語解釋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事業犧牲,不愿喪失氣節,茍且偷生。 成語出處 《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語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例子 咱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能突圍就突圍,萬一出不去,他們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英文翻譯 rather die on one’s feet than live on one’s knees 成語故事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以斬草除根。后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愿被殺頭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成語正音 為,不能讀作“wèi”。 成語辯形 碎,不能寫作“粹”。 成語辯析 見“寧死不屈”。 產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2. 成語 天道開頭的有哪些
天道好還
發音
tiān
dào
hǎo
huán
釋義
舊指惡有惡報。
出處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天道寧論
發音
tiān
dào
níng
lùn
釋義
指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天道人事
發音
tiān
dào
rén
shì
釋義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違背。意謂大勢所趨。
出處
《元史·謙希憲傳》:“因為書與宋四川統制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不敢復輕動。”
示例
嗟呼!不知此正所謂天道人事也。
★清·鄭板橋《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天道無親
發音
tiān
dào
wú
qīn
釋義
親:親近。公正,不偏不倚。
出處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公益成語:m.zfbfc.com
3. 燕歌行的賞析
賞析《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詩的發端兩句便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唐詩解》卷十六)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前不可一世的驕態,也為下文反襯。戰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海”,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第二段寫戰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胡騎”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回應上文,漢將“橫行”的豪氣業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第三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鐵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爭何計其數,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長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經過慘淡經營而至于渾化無跡。氣氛悲壯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詩人著意暗示和渲染悲劇的場面,以凄涼的慘狀,揭露好大喜功的將軍們的罪責。尤可注意的是,詩人在激烈的戰爭進程中,描寫了士兵們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凄惻動人,深化了主題。全詩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從貫串全篇的描寫來看,士兵的效命死節與漢將的怙寵貪功,士兵辛苦久戰、室家分離與漢將臨戰失職,縱情聲色,都是鮮明的對比。而結尾提出李廣,則又是古今對比。全篇“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二句最為沈至”(《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評語),這種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上聲“麌”部、平聲“微”部、上聲“有”部、平聲“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礙石間”;押仄韻的句子,對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對也是很嚴整的,如“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這樣的音調之美,正是“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唐風定》卷九邢昉評語)。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4. 具有“深刻含義”的詞語有哪些?
涅盤[niè pán],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癡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余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余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
造句: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于如來。
輪回[lún huí],佛家認為世間眾生,莫不輾轉生死于六道之中,生死像輪子旋轉的過程。
造句:奶奶說生命就是另一個輪回。
天道[tiān dào],自然規律,天理、自然的法則。
造句:人生至死,天道寧論!在茫茫宇宙間,仿佛只剩下我和這一條狗了。
白云蒼狗[bái yún cāng gǒu],蒼: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造句:回憶前塵,往事如白云蒼狗般,不禁令人歔欷!
寧靖[níng jìng],社會秩序安定。
造句:寧靖鹽高速公路、鹽淮高速公路、寧鹽一級公路貫穿鎮區。
潤色[rùn sè],修飾文字,使有文采。
造句:你還得用細筆略加幾筆色彩來潤色一下。
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造句:那些魑魅魍魎,在光天化日之下終于出現了原形。
蒼穹[cāng qióng],蒼天;天空。
造句:你那動人的眼睛宛若蒼穹那璀璨的明星!
浮華[fú huá],?表面上豪華、動人而實際內容空虛、無用。
造句: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
禍福[huò fú],吉兇。
造句:相信命運,認為吉兇禍福都是命中注定的,這純迷信。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5. 天道寧論什么意思?
【名稱】天道寧論 【拼音】tiān dào níng lùn 【解釋】指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事例】予否運所丁,遭家不造,奸邪構亂,朋黨橫行,大臣冤枉以被誅,少主倉卒而及禍,人自作孽,~。 ★《舊唐書·太祖紀》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6. 成語 天道開頭的有哪些
天道好還
發音 tiān dào hǎo huán
釋義 舊指惡有惡報。
出處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天道寧論
發音 tiān dào níng lùn
釋義 指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天道人事
發音 tiān dào rén shì
釋義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違背。意謂大勢所趨。
出處 《元史·謙希憲傳》:“因為書與宋四川統制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不敢復輕動。”
示例 嗟呼!不知此正所謂天道人事也。
★清·鄭板橋《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天道無親
發音 tiān dào wú qīn
釋義 親:親近。公正,不偏不倚。
出處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