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賢嫉()”「妒賢嫉能」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妒賢嫉能”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嫉賢妒能的近義詞、歷史上周瑜并非心胸狹窄之人,為什么三國演義中把他說為妒賢嫉能之人?、如何防妒賢、嫉賢妒能終將失敗嗎?、古代嫉賢妒能的人物有哪些、妒賢嫉能是何意?出自于哪?、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妒賢嫉能”的詞條資料
2:嫉賢妒能的近義詞
3:歷史上周瑜并非心胸狹窄之人,為什么三國演義中把他說為妒賢嫉能之人?
4:如何防妒賢
5:嫉賢妒能終將失敗嗎?
6:古代嫉賢妒能的人物有哪些
7:妒賢嫉能是何意?出自于哪?
成語“妒賢嫉能”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dù xián jí néng
成語簡拼:DXJN
成語注音:ㄉㄨˋ ㄒ一ㄢˊ ㄐ一ˊ ㄋㄥ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忌賢妒能
反義詞:任人唯賢
讀音糾正:嫉,不能讀作“jī”。
錯字糾正:賢,不能寫作“腎”。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成語解釋: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成語用法:妒賢嫉能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此人只懷妒賢嫉能之心,但恐眾豪杰勢力相壓。(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九回)
英文翻譯:be jealous of real talent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與群臣總結自己取勝的經驗,高起王陵說:項羽妒賢嫉能,把有功勞的部下殺害,有賢德的人不用,自己剛愎自用,所以失敗。劉邦立即補充說他自己運籌帷幄不如張良,作戰不如韓信,只是善于用人罷了
成語“妒賢嫉能”的擴展資料
1. 嫉賢妒能的近義詞【近義詞】:妒賢嫉能【反義詞】:愛才如命【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嫉妒【解釋】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嫉妒道德和才能比自己高的人。亦作“妒賢疾能”。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2. 歷史上周瑜并非心胸狹窄之人,為什么三國演義中把他說為妒賢嫉能之人?
三國演義是小說,帶有個人情感,很顯然作者是傾向于蜀國的,更加傾向與諸葛亮。而周瑜也是相當有才能的人,但是他與孔明是敵對,為了更進一步突出諸葛神的化身,就以心胸狹窄的周瑜來反襯諸葛。其實三國演義里面好多經典的故事都是虛構的。本內容來自m.zfbfc.com
3. 如何防妒賢
項羽 剛愎自用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妒賢忌能,御下蔽之。”公益成語:m.zfbfc.com
4. 嫉賢妒能終將失敗嗎?
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敢于用比自己強的人。嫉賢妒能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建安五年春,袁紹厲兵秣馬,準備率10萬大軍攻伐曹操。
袁紹的謀臣田豐認為此舉不足取。便對袁紹說:“現在徐州已破,曹操軍隊銳氣大增,不可輕敵,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動也。”
袁紹頭腦發昏,哪里肯聽!
田豐再諫,袁紹發怒了:“汝等弄文輕武,使我失大義!”
田豐仍在勸誡袁紹:“若不聽臣良言相勸.出師不利。”
袁紹大怒,將田豐投入大獄,率軍出征。結果,官渡一戰,袁紹被曹操殺得人仰馬翻,大敗而歸。
這時,獄吏來見田豐說:“與君賀喜!”
田豐說:“何喜可賀?”
獄吏說:“袁將軍大敗而回,君必見重矣。”
田豐很了解袁紹的為人,他笑著說:“吾今死矣。”
獄吏很吃驚:“人皆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豐說:“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袁紹回來.果然以謠言惑眾的罪名將田豐殺了。
袁紹殺田豐,充分顯示了他嫉賢妒能的狹隘心胸,從而也說明了他最終為曹操所滅。乃是勢所必然的事情。
英國有個政治學家叫帕金森。他寫了一本名叫《官場病》的書。其中談到,官場上有一種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級遞減’,一流的找二流的當部,二流的找三流的做下級,愚蠢的下多多益善,精明的對手往往被拒之門外。”后來,這種病就被叫做“帕金森病”。為什么要找比自己差的人呢?因為這樣的下往往有一大優點,就是“聽話”。
——引自延邊人民出社《方法總比問題多》摘自m.zfbfc.com
5. 古代嫉賢妒能的人物有哪些
突然覺得李斯也是 看看韓非的下場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6. 妒賢嫉能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妒賢嫉能”即嫉妒和憎恨賢能之士。后人用這個典故比喻對有才能的人妒忌。【出處】此典出自《漢書·高帝紀第一下》:“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項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他跟隨叔父項梁在吳地起義。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大封諸侯王。在楚漢戰爭中,被另一支抗秦力量劉邦擊敗,自刎而死。項羽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在他起兵抗秦以后,曾經有很多賢臣名將,如范增、陳平、英布、韓信等,投靠在他的手下。他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因為妒忌這些人的才能,致使這些人不是棄楚歸漢就是憤然離去。韓信歸漢后,成了劉邦和項羽爭斗中致項羽于死地的大將。在著名的鴻門宴上,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不僅不聽從勸告,反而中了陳平、劉邦施的反間計,罷免了范增的力,致使范增憤然離去,病死途中。由于項羽不善用人,最后終于成了孤家寡人,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慘劇。漢朝建立以后,有一次劉邦大宴群臣。席間,劉邦問題:“為什么我能取得天下,而項羽就失去了天下呢?”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說:“項羽妒賢嫉能,害功臣,疑賢者,所以他失掉了天下。”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