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二桃()()”「二桃殺三士」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二桃殺三士”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二桃殺三士是什么意思、二桃殺三士 翻譯、求二桃殺三士的古文翻譯、經常說兩桃殺三士,那么該典故出自何處?都發生了...、二桃殺三士文言文、等
目錄索引:
1:成語“二桃殺三士”的詞條資料
2:二桃殺三士是什么意思
3:二桃殺三士 翻譯
4:求二桃殺三士的古文翻譯
5:經常說兩桃殺三士,那么該典故出自何處?都發生了...
6:二桃殺三士文言文
成語“二桃殺三士”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ETSSS
成語注音:ㄦˋ ㄊㄠˊ ㄕㄚ ㄙㄢ ㄕ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五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借刀殺人、二桃三士
成語出處: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成語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成語用法:二桃殺三士主謂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殺人。
成語造句: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唐 李白《懼讒》詩)
英文翻譯:kill three valiants by offering them two peaches as reward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晏子春秋.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 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對此,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贊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而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殺,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雖然力大好斗,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于是便乘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對他們說道:“你們三個人就按功勞大小去分吃這兩個桃子吧!” 公孫接仰天長嘆說:“晏子果真是位聰明人。他讓景公叫我們按功勞大小分配桃子。我們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卻又人多桃少,這就只有按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功勞,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于是,他拿起
成語“二桃殺三士”的擴展資料
1. 二桃殺三士是什么意思二桃殺三士 讀 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解 釋: 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事見春秋·齊·晏嬰《宴子春秋·諫下》,比喻借刀殺人。 出 處: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用 法:主謂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殺人 示 例:1、當代·殷謙《晚茶集》:“說‘孔子是堂吉訶德式的人物’,還說‘任何像孔子一樣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這樣內蘊著二桃殺三士的因子的言論,侮辱了中國所有的知識分子,拐彎抹角地在他們身上形成了精神殺傷。那教授就是一個蔑視別人的存在的妄人,因為他的批評并不是針對同時代人的,而是以自己在文化、政治上的好惡來判斷古代人的,這不用說就是一個笑話,這種人的話不聽也罷,其人不足法,其言也不足取。”2、唐·李白《懼讒》詩:“~,詎假劍如霜。” 近義詞:借刀殺人、二桃三士
內容來自m.zfbfc.com
2. 二桃殺三士 翻譯
原文載于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諫下》,比喻借刀殺人。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輔佐齊景公,他們都是憑著能以勇力搏殺老虎而在天下揚名的人。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站起來,晏子便去進見景公,說:“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殺,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都是力大好斗,不懼強敵的蠻勇之人,他們從來沒有長幼之禮。”于是便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說:“你們三個人為什么不憑自己的功勞來吃桃呢?”因此,三個人都開始談論自己的功勞來爭搶桃子,最后三個人都交出了自己的桃子,自殺了。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3. 求二桃殺三士的古文翻譯
1、譯文:
齊景公有三個大力士,非常勇猛。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天下無敵的人,所以驕傲得了不得,還自己起了個美名,叫什么“齊國三杰”。
這“三杰”叫什么名字呢?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三個人平日里耍槍弄棒,胡作非為,老百姓誰也不叫他們“三杰”,都管他們叫“三害”。哭鬧著的小孩子聽說“三害”來了,立刻就住了聲。
這時候,大夫梁丘據的勢力越來越大,因為他會逢迎國君,所以齊景公很寵信他。他又和“三害”勾結在一起,朝廷里誰都不敢惹他。晏子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憂愁。
一天,魯昭公來齊國訪問。齊景公大擺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魯昭公由叔孫舍陪著,齊景公由晏子陪著,四個人坐在堂上。堂下站著那三個大力士,一個個都是神氣十足,不可一世的樣子。
晏子越看心里越發愁,心想:要是不把他們除掉,國家早晚要亡在他們手里。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對齊景公說:“您種了多年的那棵‘萬壽金桃’,今年剛好結了果。今天貴賓來到,我想去摘幾個金桃獻給二位國君嘗嘗新,您看可以不可以?”
齊景公很高興,因為這棵桃樹是一個海外的人獻的種子,齊景公讓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見開花,不見結果。今年風調雨順,好容易結了幾只桃,齊景公早就盼著吃桃了。經晏子一提,齊景公馬上要派人去摘。晏子說:“這桃很寶貴,我要親自去看著他們摘。”
過了一會兒,管桃樹的人跟著晏子進來了。他手里托著個漂亮的盤子,盤子上放著六個鮮桃,香氣撲鼻,一個個都有碗口那么大,紅得好像燒著的炭。齊景公說:“就這么幾個嗎?”
晏子說:“還有幾個,不太熟,只摘了六個。”齊景公讓晏子斟酒獻桃。晏子給魯昭公和齊景公各獻上一個桃,致詞說:“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壽。”魯昭公吃完,不住地夸獎。
齊景公說:“這桃很難得,叔孫大夫一向賢明,應該吃一個。”叔孫舍跪下說:“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晏相國協助國君,國內政治清明。國外諸侯佩服,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給相國吃。”
齊景公說:“你們不必謙讓,二位都有大功,每人各吃一個桃。”兩個大臣把齊景公賞賜給他們的桃吃了。
晏子說:“盤子里還剩下兩個桃,我看由您傳個令,讓每個大臣都說說自己的功勞,誰功勞大,誰就吃m.zfbfc.com
4. 經常說兩桃殺三士,那么該典故出自何處?都發生了...
這句成語,最早記載于《晏子春秋》,后來人們多把這句成語用在形容一個人詭計多端用計謀殺人上。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三個大將,他們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這三個人除了都是齊國的大將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軍功十分的顯赫。而且他們都因為軍功顯赫,變得恃寵而驕。
晏子覺得這三個人是齊國的安全隱患,所以勸諫齊景公早日解決這三個問題人物。幸好齊景公很聽晏子的話,設計把他們三個人請了過來,一起參加宴會。
殺他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他們之間互相爭斗,而起因竟然是因為桃子。晏子準備了兩個十分珍貴的桃子,但是他們有三個人,所以,這驕傲的三個人中必定有一個人分不到。
這三位大將都十分的自負,不能容忍自己成為失敗的那個人。所以,他們三個人為了這兩個桃子,開始了互相攀比軍功。古冶子說了自己的功績,讓之前拿到桃子的兩個人自愧不如,所以拔劍自刎,而古冶子覺得自己這樣做很丟人,所以也自殺了。
可能在我們現代人看來,覺得為了個桃子就自殺這件事情很奇怪,根本沒法理解,可是春秋時期的古人非常重視諾言,就連之后的劉邦殺韓信,也是重視諾言,沒有用兵刃殺韓信。
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因為這種原因自殺的情況很正常。
如果你是晏子,你會覺得自己的計謀好嗎?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5. 二桃殺三士文言文
春秋戰國時,齊國景公在位,文武大臣中有三個武士。第一位武丘叫田
開疆,此人身高一丈五尺,長了一張抹血似的紅臉,眼睛大如銅鈴,嘴巴和
老鷹的一般,又長又尖。兩腮隆起。就像魚腮一樣,滿口大黃板牙不見一點
縫兒。田開疆曾跟隨齊景公到桐山去打獵,忽然半路上跳出一只猛虎,奔走
如風,直向齊景公的馬撲去。馬見老虎撲來,突然發驚,把齊景公掀翻在地。
猛虎又撲向齊景公。恰好此時田開疆就跟隨在齊景公身后,看見猛虎撲來,
甩去刀槍,揮舞雙拳迎向猛虎。田開疆用左手揪住猛虎的脖子,右手便揮拳
打去,用腳直踢猛虎的面門,一陣猛打猛捶,活活打死了那只猛虎,救了齊
景公。文武百官,親眼看見這場搏斗,沒有一個不害怕的。齊景公回到朝廷,
賞賜田開疆,封為壽寧君。從此以后,田開疆自恃有功,橫行霸道,無所顧
忌。
那第二個武士叫顧冶子,身高一丈三尺,臉就像涂了墨汁一樣,漆黑無
比,長了滿臉黃韭菜葉子似的胡須,兩只手就好像銅做的饒鉤,堅硬無比,
長了一嘴鋸齒牙,非常難看。
衛一次,他跟隨齊景公橫渡黃河,忽然大雨滂沱,波浪洶涌,幾乎就要
把船顛翻,齊景公非常害怕,看見云霧之中有火一樣的東西閃爍,在水面上
游戲。顧冶子挺身而出,對齊景公說:“這一定是黃河中的鮫龍了。”齊景
公驚慌失措道:“那怎么辦呢?”顧冶子鎮靜他說:“您不要擔心,讓我去
殺了它。”說完就脫衣拔劍下水,不一會兒,風平浪靜,雨過天晴,只見顧
冶子一只手高舉著寶劍,一只手提著鮫龍的頭,從水里跳出來。齊景公賞賜
顧冶子,封他為武安君,從此以后,顧冶子自覺有功于齊景公,也漸漸張狂
起來,變得肆無忌憚。
第三個武土叫公孫捷,身高一丈二尺,長得頭如寺塔,眼呈三角,虎背
熊腰,粗壯如牛,能一個人舉起千斤重的東西。有一次,秦國攻打齊國,齊
景公率領軍隊迎戰,被秦國的軍隊打敗。齊景公慌張撤軍,逃至鳳鳴山,秦
國的軍隊隨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