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字的成語「涂不拾遺」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涂不拾遺”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拾遺不報屬違法行為嗎拜托各位大神、道不拾遺是什么意思?、拾遺什么意思、茶肆不拾遺文言文翻譯、心口如()筆抹()一儆()家爭()鑼開()不拾() 成語接龍、現代漢語中六不拾遺經常與什么連用這兩個成語形容、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涂不拾遺”的詞條資料
2:拾遺不報屬違法行為嗎拜托各位大神
3:道不拾遺是什么意思?
4:拾遺什么意思
5:茶肆不拾遺文言文翻譯
6:心口如()筆抹()一儆()家爭()鑼開()不拾() 成語接龍
7:現代漢語中六不拾遺經常與什么連用這兩個成語形容
成語“涂不拾遺”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tú bù shí yí
成語簡拼:TBSY
成語注音:ㄊㄨˊ ㄅㄨˋ ㄕˊ 一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道不拾遺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途;涂不拾遺。”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成語解釋: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無人拾取。形容社會風氣好
成語用法:涂不拾遺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好的社會風氣。
成語“涂不拾遺”的擴展資料
1. 拾遺不報屬違法行為嗎拜托各位大神不違法,只能說是基本的道德規范問題。不存在法律上的義務。摘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2. 道不拾遺是什么意思?
商鞅,原名衛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時任秦國的宰相,因功勞顯赫而封賜商地十五邑,故稱商鞅。商鞅年青時代就喜歡刑名之學(古代研究以法治國、賞罰分明的學問)。他之所以會到秦國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時,他的父親衛叔痤在魏國當宰相。有一次,衛叔痤病重,魏王來探望。魏王問衛叔痤:“如果你的病難以治愈,朝廷中有誰能代替?”叔痤說:“我兒子衛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個喜歡以法治國的人,所以,對叔痤的薦舉自然不高興。叔痤望著魏王不悅的臉色,心里明白了許多,為了表示自己對魏王的效忠,就對魏王說:“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殺了吧!千萬不要讓他跑到別國去,讓別國用他。”衛鞅聽到這個消息,就逃到了秦國。在秦國,秦孝王錄用了他。他不斷地勸說秦孝王進行治理國家的改革。秦孝王聽從了他的建議,任他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廢除了維護貴族特的舊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他堅決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對國家有功,就應該予以獎勵。他鼓勵耕織,生產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認為,貴族世的制度應該廢除,應當按軍功的大小給予不同的爵位等級,執法應該嚴明,不講私情,以法為準。商鞅的變法遭到了貴族勢力的反對,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很快就推行開了。由于商鞅積極地推行變法,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軍隊紀律嚴明,兵士都樂意打仗。民風也變得淳樸起來,社會秩序安定,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秦國一天天壯大了起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3. 拾遺什么意思
拾遺1.(1)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涂(途)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夜不閉戶,道不拾遺2.(2) [make good omissions]∶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拾遺補闕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4. 茶肆不拾遺文言文翻譯
茶店內有人遺失物品都沒人亂撿走,形容世風好。茶肆:茶店、茶樓。不拾遺:不拾取遺失物品摘自m.zfbfc.com
5. 心口如()筆抹()一儆()家爭()鑼開()不拾() 成語接龍
心口如(一)筆抹(殺)一儆(百)家爭(鳴)鑼開(道)不拾(遺)內容來自m.zfbfc.com
6. 現代漢語中六不拾遺經常與什么連用這兩個成語形容
路不拾遺
lù bù shí yí
【解釋】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結構】緊縮式
【用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社會風氣好
【近義詞】夜不閉戶
【反義詞】世風日下
【例句】夜不閉戶,~,四方瞻仰,稱為西方圣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內容來自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