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于幕的解釋和用法
本頁導(dǎo)讀:此網(wǎng)頁介紹成語“燕巢于幕”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nèi)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kuò)展資料:于月的成語有哪些、燕巢于幕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燕巢于飛"是什么意思?、"于"詞組都有哪些、與燕子有關(guān)的古詩詞、包含波和燕的成語、"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下,不亦惑乎?"沸鼎飛幕何意?成語什么什么于什么于的組詞"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下,不亦惑乎?"沸鼎飛幕何意?第三個(gè)是于成語成語,幫幫忙啊,急!符合要求的最佳答案啊追加懸賞分帶灬的字有哪些表示尾巴"燕巢于飛"是什么意思?等
目錄索引:
1:成語“燕巢于幕”的詞條資料
2:于月的成語有哪些
3:燕巢于幕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4:"燕巢于飛"是什么意思?
5:"于"詞組都有哪些
6:與燕子有關(guān)的古詩詞
7:包含波和燕的成語
8:"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下,不亦惑乎?"沸鼎飛幕何意?
成語“燕巢于幕”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YCYM
成語注音:一ㄢˋ ㄔㄠˊ ㄩˊ ㄇㄨ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燕巢幕上、燕巢飛幕、燕巢危幕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成語解釋: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xiǎn)。
成語用法:燕巢于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邵女》:“君之計(jì),所謂燕巢于幕,不謀朝夕者也。”
成語“燕巢于幕”的擴(kuò)展資料
1. 于月的成語有哪些沒有與“于 月”相關(guān)的成語!
『包含有“于”字的成語』
“于”字開頭的成語:無
第二個(gè)字是“于”的成語:(共49則) [a] 安于故俗,溺于舊聞 安于盤石 安于現(xiàn)狀 安于一隅 [b] 鄙于不屑 敗于垂成 [c] 出于無奈 出于意表 出于意外 [d] 定于一尊 [f] 富于春秋 [g] 格于成例 歌于斯,哭于斯 果于自信 [h] 毀于一旦 [j] 急于求成 急于事功 急于星火 [l] 立于不敗之地 老于世故 [m] 鳴于喬木 敏于事,慎于言 [n] 擬于不倫 難于上青天 難于上天 [p] 疲于奔命 迫于眉睫 [q] 輕于鴻毛 遷于喬木 [r] 熔于一爐 [s] 死于非命 澀于言論 [t] 托于空言 [w] 危于累卵 [x] 詢于芻蕘 陷于縲紲 刑于之化 [y] 易于反手 易于反掌 伊于胡底 嚴(yán)于律己 嚴(yán)于律已 易于拾遺 溢于言表 溢于言外 [z] 重于泰山 坐于涂炭 著于竹帛 止于至善
第三個(gè)字是“于”的成語:(共80則) [b]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不齒于人 冰寒于水 不絕于耳 [c] 藏巧于拙 [d] 膽大于身 獨(dú)異于人 [f] 鳳皇于飛 鳳皇于蜚 鳳凰于飛 防患于未然 防禍于未然 [g] 耿耿于懷 供過于求 耿耿于心 公之于眾 [h] 鴻漸于干 [j] 脛大于股 嫁禍于人 假力于人 救民于水火 見棄于人 拒人于千里之外 決勝于千里之外 假手于人 [l] 儗不于倫 了然于胸 聊勝于無 [m] 民保于信 莫逆于心 [n] 怒形于色 [q] 青出于藍(lán) 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求道于盲 求過于供 青過于藍(lán) 強(qiáng)加于人 情見于色 求馬于唐市 求馬于唐肆 遷怒于人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r] 人浮于食 人浮于事 染指于鼎 [s] 示貶于褒 授柄于人 食方于前 受制于人 慎終于始 [t] 退藏于密 同歸于盡 推舟于陸 [w] 無補(bǔ)于事 問道于盲 無敵于天下 無動(dòng)于中 無動(dòng)于衷 委過于人 無濟(jì)于事 無天于上,無地于下 委罪于人 [x] 行成于思 新發(fā)于硎 喜見于色 學(xué)老于年 心細(xì)于發(fā) 喜行于色 喜形于色 [y] 燕巢于幕 言歸于好 業(yè)精于勤 義形于色 燕燕于歸 一至于此 一至于斯 [z] 枝大于本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
“于”字結(jié)尾的成語:(共1則) [q] 情深友于
“于”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語:(共18則) [a] 哀莫大于心死 [b] 畢其功于一役 [c] 存十一于千百 [f] 蜂蠆作于懷袖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k] 苛政猛于虎 [l] 流言止于智者 [q]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s] 事實(shí)勝于雄辯 [x]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喜怒不形于色 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y] 一年之計(jì)在于春 運(yùn)用之妙,在于一心
『包含有“月”字的成語』
“月”字開頭的成語:(共36則) [y] 月白風(fēng)清 月旦春秋 月地云階 月黑風(fēng)高 月里嫦娥 月朗風(fēng)清 月露風(fēng)云 月落參橫 月落烏啼 月落星沉 月朗星稀 月露之體 月貌花容 月明千里 月沒參橫 月明星稀 月滿則虧 月缺花殘 月缺難圓 月夕花晨 月下花前 月夕花朝 月下老兒 月下老人 月暈礎(chǔ)潤 月暈而風(fēng) 月暈而風(fēng),礎(chǔ)潤而雨 月圓花好 月夜花朝 月異日新 月暈知風(fēng),礎(chǔ)潤知雨 月盈則食 月墜花折 月值年災(zāi) 月中折桂 月章星句
第二個(gè)字是“月”的成語:(共57則) [b] 步月登云 閉月羞花 [c] 裁月鏤云 喘月吳牛 [d] 得月較先 帶月披星 戴月披星 待月西廂 [f] 風(fēng)月無邊 風(fēng)月無涯 [h] 皓月千里 [j] 霽月光風(fēng) 今月古月 [l] 鏤月裁云 六月飛霜 累月經(jīng)年 朗月清風(fēng) 落月屋梁 [m] 抹月秕風(fēng) 抹月批風(fēng) 明月清風(fēng) 明月入懷 [n] 弄月嘲風(fēng) 弄月吟風(fēng) [q] 秋月春風(fēng)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r] 日月不居 日月重光 日月蹉跎 日月合壁 日月合璧 日月交食 日月經(jīng)天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 日月麗天 日月其除 日月入懷 日月如流 日月如梭 日月參辰 日月無光 日月逾邁 [s] 歲月不居 三月不知肉味 歲月蹉跎 水月觀音 水月鏡花 歲月如流 歲月崢嶸 [t] 田月桑時(shí) [w] 五月飛霜 五月披裘 五月糶新谷 [x] 雪月風(fēng)花 星月交輝 [y] 映月讀書
第三個(gè)字是“月”的成語:(共73則) [f] 風(fēng)光月霽 風(fēng)清月白 風(fēng)清月皎 風(fēng)清月朗 風(fēng)清月明 風(fēng)情月思 風(fēng)前月下 風(fēng)情月意 風(fēng)情月債 風(fēng)云月露 [h] 花殘?jiān)氯薄』ǔ皆孪Α』ǔ吭孪Α』ê迷聢A 河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河斜月落 花顏月貌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n] 年該月值 年深月久 年頭月尾 [r] 日程月課 日鍛月煉 日東月西 日積月聚 日就月將 日杒月減 日積月累 日漸月染 日久月深 日杒月削 日居月諸 日累月積 日陵月替 日來月往 日邁月征 日濡月染 日升月恒 日往月來 日削月割 日削月杒 日省月課 日省月試 日銷月鑠 日新月盛 日省月修 日新月異 日新月著 日引月長 日異月更 日異月殊 日堙月塞 日異月新 日益月滋 日征月邁 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滋月益 [s] 舌端月旦 [x] 星離月會(huì) 霞裙月帔 星前月下 旬輸月送 霞姿月韻 [y] 云窗月戶 云窗月帳 云階月地 云堦月地 云容月貌 [z] 樽前月下
“月”字結(jié)尾的成語:(共97則) [b] 冰壺秋月 賓餞日月 賓餿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風(fēng)月 百星不如一月 [c] 殘冬臘月 嘲風(fēng)弄月 嘲風(fēng)詠月 春花秋月 長年累月 常年累月 成年累月 撐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歲月 [d] 雕風(fēng)鏤月 [e] 二分明月 [f] 風(fēng)花雪月 芳年華月 飛霜六月 [g] 光風(fēng)霽月 [h] 海底撈月 寒冬臘月 猴年馬月 荒時(shí)暴月 壺天日月 華星秋月 烘云托月 烘云讬月 海中撈月 壺中日月 [j] 霽風(fēng)朗月 鏡花水月 經(jīng)年累月 積年累月 積日累月 近水樓臺(tái)先得月 積歲累月 九天攬?jiān)隆〗裨鹿旁隆k] 曠日引月 [l] 臨風(fēng)對(duì)月 驢年馬月 流星趕月 [m] 面如滿月 沐日浴月 [n] 拈花弄月 牛衣歲月 拿云捉月 [p] 批風(fēng)抹月 披星帶月 披星戴月 [q] 清風(fēng)朗月 清風(fēng)明月 窮年累月 遷延日月 遷延歲月 [r] 如花似月 日角偃月 [s] 參辰日月 水底撈月 十冬臘月 水底摸月 梳云掠月 水中撈月 水中捉月 [t] 調(diào)風(fēng)弄月 跳丸日月 停云落月 [w] 無邊風(fēng)月 枉費(fèi)日月 五黃六月 吳牛喘月 玩歲愒月 [x] 笑傲風(fēng)月 嘯傲風(fēng)月 曉風(fēng)殘?jiān)隆⌒呋ㄩ]月 犀牛望月 懸若日月 [y] 詠嘲風(fēng)月 迎風(fēng)待月 吟風(fēng)弄月 吟風(fēng)詠月 煙花風(fēng)月 一日三月 淹旬曠月 [z] 捉風(fēng)捕月 忠貫日月 整年累月 崢嶸歲月 止談風(fēng)月 眾星攢月 眾星拱月 眾星捧月
“月”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語:(共2則) [f] 風(fēng)高放火,月黑殺人 [r]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內(nèi)容來自m.zfbfc.com
2. 燕巢于幕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燕巢于幕?yàn cháo yú mù
成語解釋: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xiǎn)。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成語造句: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邵女》:“君之計(jì),所謂燕巢于幕,不謀朝夕者也。”
成語使用: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
近義詞:燕巢危幕、燕巢幕上、燕巢飛幕來自m.zfbfc.com
3. 燕巢于飛是什么意思?
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丘遲《與陳伯之書》)是用了【燕巢于幕】的典,是有燕巢于幕的成語的。卻沒有燕巢于飛的成語,是不是記錯(cuò)了?【燕巢于幕】燕子在帳幕上筑巢。比喻處境非常危險(xiǎn)。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捍吳公子札呴自衛(wèi)如晉,將宿于戚,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杜預(yù)注:“至危。”楊伯峻注:“帳幕,隨時(shí)可撤。燕巢于其上,至為危險(xiǎn)。”也作【燕巢飛幕】【燕巢幙上】【燕巢危幕】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4. "于"詞組都有哪些
“于?”的詞語:
于是 于歸 于飛 于戲 于焉 于茲 于闐 于思 于于 于斯 于今 于嗟 于然
于熙 于邑 于穆 于時(shí) 于以 于此 于越 于赫 于鑠 于粲 于何 于窴 于乎
于征 于喁 于役 于徐 于鼎 于腮 于胥 于陵 于邁 于濟(jì) 于皇 于陸 于鵲
于張 于兒 于蔿 于遮 于則 于咨 于摧 于謳 于檡 于諸 于悒 于虖 于叟
于差 于呼 于氏 于嘑
“?于”的詞語:
鑒于 至于 終于 善于 由于 關(guān)于 單于 對(duì)于 基于 于 介于 在于 處于
友于 淳于 于于 鮮于 過于 瀕于 樂于 等于 位于 勇于 工于 幾于 便于
敢于 難于 歸于 易于 利于 見于 況于 甘于 限于 相于 長于 宜于 錞于
諸于 精于 林于 急于 多于 苦于 刑于 依于 軒于 將于 迫于 頻于 近于
慣于 揜于 陷于 繇于 唱于 合于 睢于 戾于 朱于 譬于 宣于 扶于 有于
悒于 鋪于 護(hù)于
“于???”的詞語:
于呼哀哉 于無聲處 于事無補(bǔ) 于飛之樂 于陵子仲 于闐采花 于公高門
于心何忍 于今為烈 于安思危 于乎哀哉 于陵子終 于心無愧 于家為國
“?于??”的詞語:
止于至善 伊于胡底 囿于成見 疲于奔命 溢于言表 輕于鴻毛 重于泰山
富于春秋 明于治亂 老于世故 急于求成 死于非命 嚴(yán)于律己 安于現(xiàn)狀
熔于一爐 毀于一旦 詢于芻蕘 游于三輔 急于事功 罷于奔命 擬于不倫
出于無奈 定于一尊 格于成例 出于意表 果于自信 鳴于喬木 安于一隅
出于意外 陷于縲紲 急于星火 迫于眉睫 積于忽微 著于竹帛 遷于喬木
危于累卵 易于反掌 敗于垂成 刑于之化 疲于供命 嚴(yán)于律已 安于盤石
易于拾遺 澀于言論 溢于言外 復(fù)于左轂 鄙于不屑 讬于空言 痛于骨髓
坐于涂炭 托于空言 難于上天 易于反手 安于泰山
“??于?”的詞語:
無動(dòng)于衷 無濟(jì)于事 耿耿于懷 人浮于事 行成于思 業(yè)精于勤 青出于藍(lán)
聊勝于無 喜形于色 同歸于盡 玉汝于成 鳳凰于飛 不絕于耳 怒形于色
退藏于密 問道于盲 公諸于世 了然于胸 不拘于時(shí) 有要于時(shí) 新發(fā)于硎
冰寒于水 燕燕于歸 不齒于人 義形于色 言歸于好 委過于人 有生于無
公之于眾 耿耿于心 鳳皇于飛 莫逆于心 燕巢于幕 無動(dòng)于中 龜長于蛇
一至于此 嫁禍于人 鴻漸于干 福生于微 鳳皇于蜚 慎終于始 不安于室
供過于求 一至于斯 受制于人 寓兵于農(nóng) 假手于人 人浮于食 無補(bǔ)于事
寓情于景 藏巧于拙 脛大于股 情見于色 遷怒于人 擬不于倫 喜見于色
染指于鼎 示貶于褒 不安于位 枝大于本 喜行于色 強(qiáng)加于人 取信于人
訚訚于于 食方于前 見棄于人 學(xué)老于年 青過于藍(lán) 心細(xì)于發(fā) 求道于盲
棲鳥于泉 取信于民 民保于信 誾誾于于 膽大于身 棄甲于思 求過于供
授柄于人 獨(dú)異于人 儗不于倫 憂形于色 假力于人 推舟于陸 委罪于人
“???于”的詞語:
甚而至于 甚或至于 情深友于 甚且至于
~親,如果你認(rèn)可我的回答,請(qǐng)點(diǎn)擊【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jī)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上評(píng)價(jià)點(diǎn)【滿意】即可。
~你的是我前進(jìn)的動(dòng)力~~
O(∩_∩)O,互相幫助,祝共同進(jìn)步!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5. 與燕子有關(guān)的古詩詞
1、落花人獨(dú)立,微雨燕雙飛。
2、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3、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4、《藝文類聚》卷九二引《呂氏春秋》:“燕雀處一屋之下,子母相哺,喣喣然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火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將及也。”因以“處堂燕鵲”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5、《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后漢書》:‘朱穆上疏曰:養(yǎng)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shí),必也燋爛。’《左氏傳》曰:‘吳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猶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魚幕燕”比喻處于極危險(xiǎn)境地的人或事物
1】《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絕句·兩個(gè)黃鸝鳴翠柳》【杜甫】
兩個(gè)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3】《歸 燕》【左河水】
離洋舍島伴春歸,織柳捕蟲剪雨飛。
不傍豪門依陋舍,呢喃蜜語倆依偎。
4】《歸燕詩》【張九齡】
海燕雖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shí)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jìng),鷹隼莫相猜。
5】《春中田園作》【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yuǎn)揚(yáng),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shí)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yuǎn)行客。?
6、《雙燕離》【李白】
雙燕復(fù)雙燕,雙飛令人羨。
玉樓珠閣不獨(dú)棲,金窗繡戶長相見。
柏梁失火去,因入?yún)峭鯇m。
吳宮又焚蕩,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
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
7】《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zhuǎn)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tuán)扇,扇手一時(shí)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mèng)斷瑤臺(tái)曲。又卻是、風(fēng)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dú)。秾艷一枝細(xì)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fēng)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duì)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
8、《敷淺原見桃花》【劉次莊】
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shí)銜在畫梁西。
9】《蘇溪亭》【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fēng)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
10】《燕子來舟中作》【杜甫】
湖南為客動(dòng)經(jīng)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shí)主,如今社日遠(yuǎn)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11】《詠燕》【張九齡】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shí)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jìng),鷹隼莫相猜。【天凈沙】
即事
鶯鶯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fēng)風(fēng)韻韻。
嬌嬌嫩嫩,
停停當(dāng)當(dāng)人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shí)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不知巢燕污袈裟。
泥歸足燕家。
雙燕入盧家。
燕山到雁家。
燕支長寒雪作花。
燕支落漢家。
燕啄花泥落砌莎。
須臾日射燕脂頰。
卻將燕石報(bào)瓊?cè)A。
燕代獻(xiàn)名馬。
燕弓弦勁霜封瓦。
燕山臘雪銷金甲。
燕客期躍馬。
燕秦正戎馬。
覺騎燕地馬。
燕昭不是空憐馬。
燕謔始云洽。
至今部曲燕支下。
梁間燕雀休驚怕。
賀燕窺檐下。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6. 包含波和燕的成語
燕的成語 鶯歌燕舞、燕石妄珍、燕啄皇孫、社燕秋鴻、燕妒鶯慚、兔絲燕麥、燕巢于幕、燕翼詒孫 波的成語 波光粼粼、波瀾壯闊、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7. 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下,不亦惑乎?沸鼎飛幕何意?
沸鼎,水燒沸騰了的鼎;飛幕,飛翻晃動(dòng)的幕布。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丘遲《與陳伯之書》) 【燕巢于幕】燕子在帳幕上筑巢。比喻處境非常危險(xiǎn)。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捍吳公子札呴自衛(wèi)如晉,將宿于戚,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杜預(yù)注:“至危。”楊伯峻注:“帳幕,隨時(shí)可撤。燕巢于其上,至為危險(xiǎn)。”也作【燕巢飛幕】【燕巢幙上】【燕巢危幕】摘自m.zfbfc.com
8. 成語什么什么于什么
無動(dòng)于衷、
聊勝于無、
同歸于盡、
言歸于好、
受制于人、
無濟(jì)于事、
決勝于千里之外、
拒人于千里之外、
耿耿于懷、
防患于未然、
無敵于天下、
業(yè)精于勤、
遷怒于人、
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喜形于色、
脛大于股、
莫逆于心、
示貶于褒、
假手于人、
情見于色、
公之于眾、
政亂于內(nèi)、
見棄于人、
學(xué)老于年、
鳳凰于飛、
懸壺于市
無天于上,無地于下、
鴻漸于干、
喜見于色、
推舟于陸、
強(qiáng)加于人、
義形于色、
銘記于心、
擬不于倫、
了然于中、
心高于天、
行成于思、
委過于人、
授柄于人、
染指于鼎、
吐珠于澤,誰能不含、
寓教于樂、
民保于信、
燕巢于幕、
人浮于事、
求馬于唐肆、
遷怒于眾、
不絕于耳、
了然于心、
了然于胸、
何至于此、
儗不于倫公益成語:m.zfbfc.com
9. 于的組詞
“于?”的詞語:
于是 于歸 于飛 于戲 于焉 于茲 于闐 于思 于于 于斯 于今 于嗟 于然
于熙 于邑 于穆 于時(shí) 于以 于此 于越 于赫 于鑠 于粲 于何 于窴 于乎
于征 于喁 于役 于徐 于鼎 于腮 于胥 于陵 于邁 于濟(jì) 于皇 于陸 于鵲
于張 于兒 于蔿 于遮 于則 于咨 于摧 于謳 于檡 于諸 于悒 于虖 于叟
于差 于呼 于氏 于嘑
“?于”的詞語:
鑒于 至于 終于 善于 由于 關(guān)于 單于 對(duì)于 基于 于 介于 在于 處于
友于 淳于 于于 鮮于 過于 瀕于 樂于 等于 位于 勇于 工于 幾于 便于
敢于 難于 歸于 易于 利于 見于 況于 甘于 限于 相于 長于 宜于 錞于
諸于 精于 林于 急于 多于 苦于 刑于 依于 軒于 將于 迫于 頻于 近于
慣于 揜于 陷于 繇于 唱于 合于 睢于 戾于 朱于 譬于 宣于 扶于 有于
悒于 鋪于 護(hù)于
“于???”的詞語:
于呼哀哉 于無聲處 于事無補(bǔ) 于飛之樂 于陵子仲 于闐采花 于公高門
于心何忍 于今為烈 于安思危 于乎哀哉 于陵子終 于心無愧 于家為國
“?于??”的詞語:
止于至善 伊于胡底 囿于成見 疲于奔命 溢于言表 輕于鴻毛 重于泰山
富于春秋 明于治亂 老于世故 急于求成 死于非命 嚴(yán)于律己 安于現(xiàn)狀
熔于一爐 毀于一旦 詢于芻蕘 游于三輔 急于事功 罷于奔命 擬于不倫
出于無奈 定于一尊 格于成例 出于意表 果于自信 鳴于喬木 安于一隅
出于意外 陷于縲紲 急于星火 迫于眉睫 積于忽微 著于竹帛 遷于喬木
危于累卵 易于反掌 敗于垂成 刑于之化 疲于供命 嚴(yán)于律已 安于盤石
易于拾遺 澀于言論 溢于言外 復(fù)于左轂 鄙于不屑 讬于空言 痛于骨髓
坐于涂炭 托于空言 難于上天 易于反手 安于泰山
“??于?”的詞語:
無動(dòng)于衷 無濟(jì)于事 耿耿于懷 人浮于事 行成于思 業(yè)精于勤 青出于藍(lán)
聊勝于無 喜形于色 同歸于盡 玉汝于成 鳳凰于飛 不絕于耳 怒形于色
退藏于密 問道于盲 公諸于世 了然于胸 不拘于時(shí) 有要于時(shí) 新發(fā)于硎
冰寒于水 燕燕于歸 不齒于人 義形于色 言歸于好 委過于人 有生于無
公之于眾 耿耿于心 鳳皇于飛 莫逆于心 燕巢于幕 無動(dòng)于中 龜長于蛇
一至于此 嫁禍于人 鴻漸于干 福生于微 鳳皇于蜚 慎終于始 不安于室
供過于求 一至于斯 受制于人 寓兵于農(nóng) 假手于人 人浮于食 無補(bǔ)于事
寓情于景 藏巧于拙 脛大于股 情見于色 遷怒于人 擬不于倫 喜見于色
染指于鼎 示貶于褒 不安于位 枝大于本 喜行于色 強(qiáng)加于人 取信于人
訚訚于于 食方于前 見棄于人 學(xué)老于年 青過于藍(lán) 心細(xì)于發(fā) 求道于盲
棲鳥于泉 取信于民 民保于信 誾誾于于 膽大于身 棄甲于思 求過于供
授柄于人 獨(dú)異于人 儗不于倫 憂形于色 假力于人 推舟于陸 委罪于人
“???于”的詞語:
甚而至于 甚或至于 情深友于 甚且至于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m.zfbfc.com
10. 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下,不亦惑乎?沸鼎飛幕何意?
是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的句子,意思是:(將軍)如魚游于燒沸水的釜鼎之瞆中,像燕子筑窩巢于飛動(dòng)搖蕩的帳幕之上,不是太令人迷惑不解了嗎?
摘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1. 第三個(gè)是于成語
委罪于人取信于民取信于人燕燕于歸強(qiáng)加于人不絕于耳問道于盲遷怒于人不拘于時(shí)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2. 成語,幫幫忙啊,急!符合要求的最佳答案啊追加懸賞分
鼎鐺玉石
謂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奢侈
鼎成龍去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龍升
見“鼎成龍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聲極大
鼎鼎有名
見“鼎鼎大名”
鼎分三足
見“鼎足三分”
鼎湖龍去
同“鼎成龍去”
鼎鑊刀鋸
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殘酷的刑罰
鼎鼐調(diào)和
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diào)和鼎中之味喻說,遂輔武丁以治國。后因以“鼎鼐調(diào)和”比喻處理國政
鼎食鳴鐘
亦作“鼎食鳴鍾”。擊鐘列鼎而食。形容富貴人家生活豪侈
鼎食鳴鍾
見“鼎食鳴鐘”
鼎新革故
《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舊時(shí)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后泛指事物的破舊立新
鼎魚幕燕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后漢書》:‘朱穆上疏曰:養(yǎng)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shí),必也燋爛。’《左氏傳》曰:‘吳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猶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魚幕燕”比喻處于極危險(xiǎn)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龜符
舊指?jìng)鲊畬毤笆苊?br>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孔穎達(dá)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zāi)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zāi)禍
鼎折餗覆
見“鼎折覆餗”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謂像鼎足一樣,三方面并立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據(jù)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勢(shì)
鼎足之勢(shì)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勢(shì)
拔山舉鼎
同“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shì)雄偉。語出《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氣蓋世。”
大名鼎鼎
名氣很大
負(fù)衡據(jù)鼎
謂身居高位,肩負(fù)重任
鳴鐘列鼎
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shí)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后因用“鳴鐘列鼎”或“鳴鐘食鼎”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鳴鐘食鼎
見“鳴鐘列鼎”
三牲五鼎
①指盛饌佳肴。②指豐厚的祭品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經(jīng)遂曉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贊揚(yáng)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見《史記·平原君列傳》。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后因以為典實(shí),謂一句話即可產(chǎn)生極大的力量
魚游沸鼎
見“魚游沸鼎”
魚游沸鼎
同“魚游釜中”
魚游沸鼎
同“魚游釜中”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貴,位居高官
大名鼎鼎
名氣很大
刀鋸鼎鑊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調(diào)和鼎鼐
調(diào)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瓜分鼎峙
喻國土分裂,群雄對(duì)立
擊鐘鼎食
打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hào)。”后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幕燕鼎魚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魚”比喻處境極危,即將覆滅
人聲鼎沸
人聲喧嚷嘈雜,猶如鼎里的水沸騰起來一樣。鼎,古代烹煮用具
三分鼎足
謂一分為三,如鼎足之并立。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shì)莫敢先動(dòng)。”
三足鼎立
謂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亂,局勢(shì)動(dòng)蕩
嘗鼎一臠
語本《呂氏春秋·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嘗嘗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個(gè)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據(jù)部分可推知全體
鼎鼎大名
形容名聲極大
鼎鼎有名
見“鼎鼎大名”
禁鼎一臠
御用鼎器中的一塊肉。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一絲
猶言一發(fā)千鈞。喻非常危急
舉鼎絕臏
雙手舉起鼎而折斷膝蓋骨。《史記·秦本紀(jì)》:“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張守節(jié)正義:“絕,斷也。臏,脛骨也。”后以喻力小不勝重任
舉鼎絕脰
見“舉鼎絕臏”
匡鼎解頤
《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頤”謂講詩清楚明白,非常動(dòng)聽
五鼎萬鐘
指高官厚祿
夏鼎商彝
謂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眾
折鼎覆餗
見“折足覆餗”
什么是鼎?是祭器,亦是食器,一般為三足兩耳。形制有方有圓。后多作為祭器禮器,成為力和威勢(shì)的象征。
關(guān)于“鼎”的來歷及作用: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后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fā)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shí)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shí)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lián)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聯(lián)合國總部,向聯(lián)合國贈(zèng)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jì)寶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區(qū)贈(zèng)送“民族團(tuán)結(jié)寶鼎”,矗立于拉薩人民會(huì)堂廣場(chǎng),象征民族團(tuán)結(jié)和西藏各項(xiàng)事業(yè)鼎盛發(fā)展。此舉意義深遠(yuǎn),文化內(nèi)涵豐厚。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jù)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yuǎn)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shù);從地下發(fā)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fā)達(dá)的青銅時(shí)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xiàn)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nèi)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shí)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shí)代的典章制度和冊(cè)封、祭祀、征伐等史實(shí),而且把西周時(shí)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jià)值的金文書法藝術(shù),鼎也因此更加身價(jià)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美學(xué)家李澤厚認(rèn)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shí),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shù)成熟期最具審美價(jià)值的青銅藝術(shù)品。
現(xiàn)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jīng)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fēng)范和形體特點(diǎn),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本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3. 帶灬的字有哪些表示尾巴
燕
【燕】
拼音:yàn、yān
部首:灬
總筆畫:16
【yān】
1、周朝國名,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南部。
2、指河北北部。
3、姓。
【yàn】
1、鳥類的一科,翅膀尖而長,尾巴分開象剪刀。捕食昆蟲,對(duì)農(nóng)作物有益。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是候鳥。常見的家燕就是燕科的鳥。
2、同’宴’
相關(guān)成語:
燕雁代飛: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郢書燕說:郢: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qiáng)附會(huì),曲解原意。
燕翼貽謀:燕:安;翼:敬;貽:遺留。原指周武王謀及其孫而安撫其子。后泛指為后嗣作好打算。
鶯儔燕侶:鶯、燕:比喻女子;儔:伴侶。指男子的妻室或情侶。
燕昭好馬:燕昭王喜愛駿馬。后作求賢之典。
燕儔鶯侶:比喻年輕的女伴。也比喻相愛的青年男女。同’燕侶鶯儔’。
燕巢飛幕: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xiǎn)。同’燕巢于幕’。
柳鶯花燕:指柳上鶯歌,花間燕語。指美好的春景。
燕妒鶯慚:形容女子貌美,燕見之生妒,鶯對(duì)之自慚。
釜魚幕燕:生活在鍋里的魚、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處境極不完全。公益成語:m.zfbfc.com
14. 燕巢于飛是什么意思?
燕巢于飛幕之上。——丘遲《與陳伯之書》 還有就是可以去查字典啊
m.zfbfc.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