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嘗膽出處解釋反義詞近義詞造句用法查詢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枕戈嘗膽”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臥薪嘗膽來源于誰的故事??????、“緣木守株貽笑柄,枕戈嘗膽贊英名”這兩名古詩共用...、什么成語后面帶嘗膽、臥薪嘗膽說的是誰的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是什么?、枕戈嘗膽ont什么?、臥薪嘗膽性質的故事臥薪嘗膽的故事枕戈嘗膽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緣木守株貽笑柄枕戈嘗膽贊英名這兩句是共用了四個...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枕戈嘗膽”的詞條資料
2:臥薪嘗膽來源于誰的故事??????
3:“緣木守株貽笑柄,枕戈嘗膽贊英名”這兩名古詩共用...
4:什么成語后面帶嘗膽
5:臥薪嘗膽說的是誰的故事
6: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是什么?
7:枕戈嘗膽ont什么?
8:臥薪嘗膽性質的故事
成語“枕戈嘗膽”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ZGCD
成語注音:ㄓㄣˇ ㄍㄜ ㄔㄤˊ ㄉㄢ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枕戈飲膽
成語出處:南朝·梁·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公益成語:m.zfbfc.com
成語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成語用法:枕戈嘗膽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成語造句:今日之事,正當枕戈嘗膽,內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國強,則二帝不俟迎請而自歸。元·脫脫《宋史·李綱傳》
成語“枕戈嘗膽”的擴展資料
1. 臥薪嘗膽來源于誰的故事??????越王勾賤現在人們經常用“臥薪嘗膽”一語,來表達刻苦自勵、奮發向上的決心。傳說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越王勾踐在一次戰爭中被吳國打敗,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在吳王的威逼之下,勾踐還到吳國宮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勾踐被釋放回國以后,為了奮發圖強,報仇雪恥,他睡覺躺在硬柴上,坐臥飲食都要嘗一下苦膽,以不忘國家破亡的痛楚,激勵自己的勇氣和斗志。然而這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其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記載春秋史事的古書,當推《左傳》和《國語》為最原始,也最可信?!蹲髠鳌分小岸ü焙汀鞍Ч眱刹糠?,《國語》有“吳語”和“越語”,都詳細記述關于越王勾踐之事。但那里沒有片言只語談及臥薪嘗膽。到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時,始述越王勾踐曾“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東漢趙曄作《吳越春秋》,也說到勾踐“懸膽于戶,出人嘗之”,仍毫不提及臥薪。 至唐宋時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開始出現越王勾踐曾“枕戈嘗膽”的傳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壯游》詩中曾有”枕戈億勾踐”之句。北宋王洙注釋此詩稱:越王勾踐“出則嘗膽,臥則枕戈”。南宋初年李綱在《議國是》疏中,曾說勾踐“枕戈嘗膽以勵其志”;在《論使事札子》中又說:“勾踐枕戈嘗膽,卒以報吳”。 查“臥薪”和“嘗膽”連綴起來作為一個成語使用,最早出現于北宋蘇軾的《擬孫答曹操書》。那是一篇游戲性質的書信體文章,文中說:“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它與越王勾踐完全無關。由于蘇軾是個大文豪,所作文章影響巨大,故到南宋時,曾開、真德秀和黃震等官吏、學者,就在他們的奏章、著述中屢次提到勾踐有“坐薪嘗膽”或“臥薪嘗膽”的事。不過與此同時,南宋學者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卻說吳王夫差曾“坐薪嘗膽”。至明代張溥作《春秋列國論》又說:“夫差即位,臥薪嘗膽”。以后馬骕編《左傳事緯》和《繹史》仍把臥薪嘗膽之事系于吳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吳乘編《綱鑒易知錄》記:“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嘗膽”。不久,蔡元放在修訂的《東周列國志》中又云:“(越王勾踐)累薪而臥,不用床褥;又懸膽于坐臥之所,飲食起居必取而嘗之”。這樣,關于臥薪嘗膽的故事才愈傳愈廣。 綜上所述可見,史書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在戰國時代編纂的《左傳》、《國語》中,絲毫沒有這樣的事;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和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開始記有“嘗膽”,但還未見臥薪來自m.zfbfc.com
2. “緣木守株貽笑柄,枕戈嘗膽贊英名”這兩名古詩共用...
1、緣木——緣木求魚。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緣,攀援、爬)爬到樹上去捉魚。比喻方向、方法錯誤,不可能達到目的。 2、守株——守株待兔。典出《韓非子·五》。意思是:(株,露出地面的樹樁子)在樹樁旁等著,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知 通變或妄想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獲得成功。 3、枕戈——枕戈待旦。典出《晉書·劉琨傳》。意思是:(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天亮)枕著武器等著天亮。比喻殺敵報國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也用來形容警惕性極高。 4、嘗膽——臥薪嘗膽。典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意思是:(薪,柴草;膽,苦膽)在柴草堆上睡覺,又在起坐和睡覺的地方掛上苦膽,吃飯睡覺之前都要嘗嘗膽的苦味。比喻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緣木求魚、守珠待兔的愚蠢作法留下笑柄,被后人們嘲笑,而一心殺敵報國枕戈待旦者和刻苦自勵的臥薪嘗膽人卻為們所稱道。
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3. 什么成語后面帶嘗膽
“()()嘗膽”的成語有5個:
1、枕戈嘗膽
zhěn gē cháng dǎn
【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出處】南朝·梁·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br>2、隳肝嘗膽
huī gān cháng dǎn
【解釋】猶言隳肝瀝膽。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3、臥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br>4、坐薪嘗膽
zu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指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5、半生嘗膽
bàn shēng cháng dǎn
【解釋】半生:半輩子;膽:苦膽。半輩子嘗苦膽。指受了半輩子的勞苦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志氣類·嘗膽》:“自嘆勞苦曰半生嘗膽?!闭詍.zfbfc.com
4. 臥薪嘗膽說的是誰的故事
越王勾賤現在人們經常用“臥薪嘗膽”一語,來表達刻苦自勵、奮發向上的決心。傳說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越王勾踐在一次戰爭中被吳國打敗,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在吳王的威逼之下,勾踐還到吳國宮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勾踐被釋放回國以后,為了奮發圖強,報仇雪恥,他睡覺躺在硬柴上,坐臥飲食都要嘗一下苦膽,以不忘國家破亡的痛楚,激勵自己的勇氣和斗志。然而這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其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記載春秋史事的古書,當推《左傳》和《國語》為最原始,也最可信?!蹲髠鳌分小岸ü焙汀鞍Ч眱刹糠?,《國語》有“吳語”和“越語”,都詳細記述關于越王勾踐之事。但那里沒有片言只語談及臥薪嘗膽。到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時,始述越王勾踐曾“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東漢趙曄作《吳越春秋》,也說到勾踐“懸膽于戶,出人嘗之”,仍毫不提及臥薪。 至唐宋時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開始出現越王勾踐曾“枕戈嘗膽”的傳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壯游》詩中曾有”枕戈億勾踐”之句。北宋王洙注釋此詩稱:越王勾踐“出則嘗膽,臥則枕戈”。南宋初年李綱在《議國是》疏中,曾說勾踐“枕戈嘗膽以勵其志”;在《論使事札子》中又說:“勾踐枕戈嘗膽,卒以報吳”。 查“臥薪”和“嘗膽”連綴起來作為一個成語使用,最早出現于北宋蘇軾的《擬孫答曹操書》。那是一篇游戲性質的書信體文章,文中說:“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它與越王勾踐完全無關。由于蘇軾是個大文豪,所作文章影響巨大,故到南宋時,曾開、真德秀和黃震等官吏、學者,就在他們的奏章、著述中屢次提到勾踐有“坐薪嘗膽”或“臥薪嘗膽”的事。不過與此同時,南宋學者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卻說吳王夫差曾“坐薪嘗膽”。至明代張溥作《春秋列國論》又說:“夫差即位,臥薪嘗膽”。以后馬骕編《左傳事緯》和《繹史》仍把臥薪嘗膽之事系于吳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吳乘編《綱鑒易知錄》記:“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嘗膽”。不久,蔡元放在修訂的《東周列國志》中又云:“(越王勾踐)累薪而臥,不用床褥;又懸膽于坐臥之所,飲食起居必取而嘗之”。這樣,關于臥薪嘗膽的故事才愈傳愈廣。 綜上所述可見,史書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在戰國時代編纂的《左傳》、《國語》中,絲毫沒有這樣的事;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和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開始記有“嘗膽”,但還未見臥薪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5.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是什么?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于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
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于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br>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后,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臥薪嘗膽”典故的由來。
終于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后,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并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擴展資料
首先從歷史典籍來看,《左傳》和《國語》成書年代較早,并且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因而較具有參考的價值。但兩本史籍中無論哪一本,在講述勾踐的生平事跡時,都根本沒有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行為。
另外,在《史記》中的《越王勾踐世家》中,司馬遷說:“吳既敵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逼渲?,沒有寫到越王勾踐臥薪之事。
東漢時期,袁康、吳平作《越絕書》,趙曄作《吳越春秋》,這兩本書雖然是門記錄關于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的歷史,但它們卻只是以先秦歷史為基礎,又加上了小說家們的荒誕想像。
《越絕書》中臥薪、嘗膽都未提及;《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也僅說越王勾踐“懸膽在戶外,出入品嘗,不絕于口”,而根本沒有臥薪之事。由此看來,在西漢的《史記》中最早出現了越王嘗膽一事;而在東漢時期的史料中還沒有出現臥薪之事。
有人考證,在北宋蘇軾所寫的《擬孫公益成語:m.zfbfc.com
6. 枕戈嘗膽ont什么?
枕戈嘗膽【拼音】:zhěn gē cháng dǎn【釋義】: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境鎏帯浚耗铣ち骸ど虺趺鳌秳襁M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
公益成語網:m.zfbfc.com
7. 臥薪嘗膽性質的故事
現在人們經常用“臥薪嘗膽”一語,來表達刻苦自勵、奮發向上的決心。傳說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越王勾踐在一次戰爭中被吳國打敗,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在吳王的威逼之下,勾踐還到吳國宮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勾踐被釋放回國以后,為了奮發圖強,報仇雪恥,他睡覺躺在硬柴上,坐臥飲食都要嘗一下苦膽,以不忘國家破亡的痛楚,激勵自己的勇氣和斗志。然而這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其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記載春秋史事的古書,當推《左傳》和《國語》為最原始,也最可信。《左傳》中“定公”和“哀公”兩部分,《國語》有“吳語”和“越語”,都詳細記述關于越王勾踐之事。但那里沒有片言只語談及臥薪嘗膽。到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時,始述越王勾踐曾“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東漢趙曄作《吳越春秋》,也說到勾踐“懸膽于戶,出人嘗之”,仍毫不提及臥薪。 至唐宋時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開始出現越王勾踐曾“枕戈嘗膽”的傳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壯游》詩中曾有”枕戈億勾踐”之句。北宋王洙注釋此詩稱:越王勾踐“出則嘗膽,臥則枕戈”。南宋初年李綱在《議國是》疏中,曾說勾踐“枕戈嘗膽以勵其志”;在《論使事札子》中又說:“勾踐枕戈嘗膽,卒以報吳”。 查“臥薪”和“嘗膽”連綴起來作為一個成語使用,最早出現于北宋蘇軾的《擬孫答曹操書》。那是一篇游戲性質的書信體文章,文中說:“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它與越王勾踐完全無關。由于蘇軾是個大文豪,所作文章影響巨大,故到南宋時,曾開、真德秀和黃震等官吏、學者,就在他們的奏章、著述中屢次提到勾踐有“坐薪嘗膽”或“臥薪嘗膽”的事。不過與此同時,南宋學者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卻說吳王夫差曾“坐薪嘗膽”。至明代張溥作《春秋列國論》又說:“夫差即位,臥薪嘗膽”。以后馬骕編《左傳事緯》和《繹史》仍把臥薪嘗膽之事系于吳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吳乘編《綱鑒易知錄》記:“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嘗膽”。不久,蔡元放在修訂的《東周列國志》中又云:“(越王勾踐)累薪而臥,不用床褥;又懸膽于坐臥之所,飲食起居必取而嘗之”。這樣,關于臥薪嘗膽的故事才愈傳愈廣。 綜上所述可見,史書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在戰國時代編纂的《左傳》、《國語》中,絲毫沒有這樣的事;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和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開始記有“嘗膽”,但還未見臥薪;唐宋間來自m.zfbfc.com
8. 臥薪嘗膽的故事
成語《臥薪嘗膽》 發 音:wò xīn cháng dǎn
釋 義: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 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睡在干柴上。嘗膽:嘗苦膽。
語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明·李贄《詠古》之一:“臥薪嘗膽為吞吳,鐵面槍牙是丈夫。”
近義詞:發憤圖強、宵衣旰食、勵精圖治
名 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向的人,做事都會成功,就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的百二秦關都歸于楚;苦心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臥薪嘗膽,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吳國。 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個有志者,一個苦心人。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后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后,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
一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當初未聽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只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簡略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喪亂之際發兵攻越,越國軍民痛恨吳國乘人之危的行徑,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大敗吳軍,吳王闔閭來自m.zfbfc.com
9. 枕戈嘗膽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枕戈嘗膽【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境鲎浴浚耗铣ち骸ど虺趺鳌秳襁M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背鎏幠铣ち骸ど虺趺鳌秳襁M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br>內容來自公益成語:m.zfbfc.com
10. 緣木守株貽笑柄枕戈嘗膽贊英名這兩句是共用了四個...
緣木求魚?[yuán mù qiú yú]???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貽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長的人。 指讓內行人笑話。?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公益成語:m.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