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撥亂反正”的成語故事:
封建社會為了鞏固其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定一些禮教,儒家代表孔子提倡禮治,要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遵守禮制,安于其位,秦末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嚴重沖擊了封建禮教,漢朝建立后,命人重修禮儀以正君臣之位,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文革結束后鄧小平是怎樣率領中國人民完成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
先是出面整頓工作,恢復高考,提出知識分子是工人的一部分,然后提出科學技術事生產力,開始著手恢復正常得工作,讓知識分子開始返鄉,后來話國封提出兩個凡是影起了普遍的爭論,人民日報還是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抨擊兩個凡是,讓人民的思想徹底解放,那偏文章得到鄧爺爺等人的支持,為今后的平冤昭雪打下堅實的基礎,后來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清算文革錯誤和澤東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把中國人民帶上富強之路的道路,以上。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撥亂反正是哪次會議
指1978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以后,我國開始改革開放。這是黨的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簡述文革結束后,中共中央采取的撥亂反正措施有哪些
1977年底在全國范圍展開關于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1978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開始了系統的撥亂反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撥亂反正”中的“反”什么意思
反:通“返”,恢復。撥亂反正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bō luàn fǎn zhèng,意思是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撥:治理 亂:指亂世;意 指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扭轉亂象,歸于正道。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撥亂反正的思想先導是什么
1978年在全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推動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大解放。在討論中,鄧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他指出,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實質就在于是否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鄧小平抓教育上撥亂反正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什么?
親自領導教育戰線率先進行撥亂反正,推倒“兩個估計”,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的改革開放提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不僅大大推進了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開放,而且對全國各條戰線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鄧小平在教育工作方面的理論與實踐,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黨的歷史中,撥亂反正代表哪個事件, 有何意義
撥亂反正是指對錯誤發動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整治。清理“四人幫”幫派體系,整頓黨政班子和調整人事,恢復和整頓生產、工作和社會秩序,落實農村和農業政策,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平反“文革”時期和“文革”以前的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和干部政策等等,所有這些,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前提條件。
沒有撥亂反正,改革開放舉步維艱。1977年恢復考試制度,這個決策,是“文化大革命”后科教領域撥亂反正的開端,也是實行全面撥亂反正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拓展資料: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在這場所謂的“大革命”中,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大批中央黨政軍領導干部、民主黨派負責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眾受到誣陷和迫害。黨和政府的各級機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組織,長期陷于癱瘓和不正常狀態。公安、檢察、司法等政機關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機關都被搞亂了。
在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中,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比例關系長期失調,經濟管理體制更加僵化。黨內外廣大干部群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對“左”傾錯誤的抵制和抗爭,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和人民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雖然艱難曲折,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正因為如此,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這十年中,我國國民經濟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的局面。當然,這一切絕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參考資料: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人民網在教育戰線上的撥亂反正-人民網
文化大革命-百度百科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撥亂反正是哪首詩里的一句
撥亂反正(譚劍飛的詩歌)
把鐘表 滴答
塞進混沌的腦袋里
讓時針與分針
秒針永恒的規律
撥正 亂如麻的神經
給思想一個
安靜 獨自的世界
在藍色的海洋里暢游
自由的流水覆蓋視線
直到饑餓 病痛消除
永動機驅轉的葉扇
輕風把靈魂吹往天國
通過那一個缺口
灰色卷閘門拉起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撥亂反正時期教育狀況
一、建國以來的初中數學大綱,可分為兩個時期。
1.第一時期(1950~1990)
(1)第一階段(1950~1966)
① 供普通中學教學參考適用數學精簡綱要(草案)(1950年7月)。制訂此綱要的根據之一是“學生負擔過重”。這說明當時已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同時還提出“數學教材應盡可能與實際結合”。
② 中學數學科課程標準草案(1951年3月)。此草案把教學目標分為形數知識、科學習慣、辯證思想、應用技能四個部分。
③ 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1952年12月)。此草案是以當時蘇聯十年制學校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為藍本編訂的。
④ 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草案)(1956年5月)。大綱增加了“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實習作業”“創造的才能”等詞語。
⑤ 教育部向國務院文教辦的請示報告(1959年11月)。報告認定初中學完平面幾何,高中增加平面解析幾何、變數法等。
⑥ 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1963年5月)。大綱正式寫進了“計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詞語。
(2)第二階段(1966~1977)
這一階段沒有全國統一的數學教學大綱。
(3)第三階段(1977~1990)
① 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78年2月)。大綱是在當時大力宣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形勢下制訂的。
② 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1981年11月)。大綱在撥亂反正、繼承和改革相結合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
③ 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1986年)。為了減輕負擔,此大綱把一些內容改成選學內容,在考試中不作要求。
④ 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本)(1990年)。此大綱規定“常用對數”移至高中一年級,并首次允許在“解三角形”時可使用計算器。
以上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包括修訂的本,一共有10種(其中含課程標準草案1種、請示報告1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① 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密切相關。重視聯系實際,重視數學教育的思想性和對于發展經濟的意義。現今中華民族的中堅、精英,基本上是這一時期的中學生。
② 大綱的制訂大都經過反復的、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實驗階段,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時的教學條件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要求。
③ 從1956年起,大綱就反復提出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經過全國中學教師和教材編者的努力,已形成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一種國際優勢。
④ 大綱一貫遵循、并于1978年起明確提出的“精簡、增加、滲透”六字方針,使得10份大綱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發展趨勢,這種發展是連續的、漸進的;如果大幅度跳躍,就會同時失去必要性和可行性。
⑤ 根據中國國情,大綱應由教育部頒發。大綱應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規定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各地還可在部頒大綱的前提下制訂補充的地方綱要。沒有統一的、威的部頒大綱,就會對數學教育造成嚴重后果。
⑥ 這10 份大綱大部分都由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社起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綱的學術水平和普適性。“一綱一本”的理論和實踐,造成了“制定大綱-減輕負擔-修訂大綱”的反復循環,造成教材資源的相對匱乏。“一綱一本”還容易造成大綱的篇幅過小,文字過于簡練(例如核心部分“教學目的”只有五、六行字),許多環節界定不清楚,使廣大教師在教學、測試中難以把握。
2.第二時期(1986~2000)
(1)第一階段(1986~1994)
①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初審稿)(1988年)
②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1992年6月)
(2)第二階段(1994~2000)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2000年3月)。
以上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實際只有1種。它的特點是:
① 建國以來第一部正式的教育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從198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文件中明確界定了四項素質的名稱(見第(7)條),指出“中小學教材要在統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行多樣化”(見第(33)條)。1995年3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施行。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批轉了《面向21實際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上文件都成為制訂、修訂大綱的重要依據。
② 國家教委、教育部不再委托人教社一個下部門代為起草大綱,而是同時委托人教社、北京師大、遼寧教育學院、上海市教研室四個下部門(單位)分別拿出草稿,再由國家教委召集會議,整合成初稿。
③ 對大綱中的基本詞語,例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和“初中代數”“初中幾何”等,都在大綱正文中或在注解中對其涵義做出界定。
④ 大綱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課程計劃(試行)來制訂。課程計劃和大綱合稱為“課程方案”。同一份大綱要適合年限不同的兩種學制,教學內容分為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其中必學內容及其要求是必須保證達到的,這里的指導思想是“保底不封頂”。大綱由國家教委或教育部頒發后,作為教學、教材編寫、考核和教學評估這四種教育活動過程的依據。
⑤ 打破“一綱一本”的舊模式,實行編審分開,成立全國(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小學教材審查機構,分別負責對于大綱、通用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審查,通過后方可在相應范圍內試(使)用。國家教委、教育部負責制訂審查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合格條件和確定審查、審定委員會的成員名單。
⑥ 大綱(2000年試用修訂)在“教學目的”中增加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類要求,并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加以呼應和強調,此外,還增加了“改進教學測試和評估”一段。
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2000年大綱增加了以下“探究性活動”:長方體和它的表面,a=bc型的數量關系,鑲嵌。這些內容成為初中階段“研究性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份大綱在積極提倡運用模型、投影、錄像、計算器和計算機等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增加了重視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的提法。
這份大綱還首次認可教學中“要有適度的開放題”。
以上的演變過程,反映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大綱的變遷,就是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的一種體現,其中滲透著教育行政部門、一線教研人員和教材編寫者共同的、長期不懈的努力。所有的教學大綱合在一起,就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成果和科研成果。只批判、不繼承的做法使不可取的。
二、初中數學教學大綱的演變給我們有哪些啟示?
1.大綱的制訂必須符合中國國情,必須立足于我國當時的社會基礎,同時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歷次大綱的修訂,其中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負擔過重,它反映了我國各地經濟基礎和教育條件的差異,強求一律是不現實的。“必學 選學”“國家 地方”“保底不封頂”等,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一條共同的規律。例如,就以“教學班級的學生容量”和“學校的升學率”兩項因素來說,我國就具有許多特殊性,照搬發達國家的做法是不可能的。
2.大綱的演變必須是一個連續的、漸進的過程,大幅度的跳躍必然造成嚴重后果。1958~1959以及十年動亂時期的所謂教育革命,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還造成當時的中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十年動亂中大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不能說社會生活的能力沒有長進,但他們卻因知識貧乏、無一技之長而進入中老年階段,不少人面臨下崗的境地。
3.一部大綱必須有它的基本結構和基本詞匯,對所有的基本詞匯都必須作出教育教學意義方面的界定,而且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樣作,既反映了大綱的法定效力、它的學術厚重度和經驗價值,又可使廣大教師有章可循,作為創造新理論的基礎。所以大綱內容、文字都反映著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一種積淀,而不能只是標新立異,大量增添政治的、心理學的、其他國家的熱門詞匯,而不作界定。
4.大綱的制訂必須立法化。必須以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前提,并以科學研究為基礎。起草人員、審查人員都必須經過一定的資格審查,而不是單由行政領導部門指定。大綱必須經過“實驗搞”“修訂稿”“正式稿”這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不能少于3年,三個階段加起來,應該不少于9年。頻繁地制訂全新的大綱,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
我本人贊成用“課程標準”代替大綱。以上所說,希望能對課程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有益。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黨的歷史中,撥亂反正代表哪個事件, 有何意義
撥亂反正是指對錯誤發動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整治。清理“四人幫”幫派體系,整頓黨政班子和調整人事,恢復和整頓生產、工作和社會秩序,落實農村和農業政策,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平反“文革”時期和“文革”以前的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和干部政策等等,所有這些,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前提條件。
沒有撥亂反正,改革開放舉步維艱。1977年恢復考試制度,這個決策,是“文化大革命”后科教領域撥亂反正的開端,也是實行全面撥亂反正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拓展資料: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在這場所謂的“大革命”中,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大批中央黨政軍領導干部、民主黨派負責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眾受到誣陷和迫害。黨和政府的各級機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組織,長期陷于癱瘓和不正常狀態。公安、檢察、司法等政機關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機關都被搞亂了。
在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中,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比例關系長期失調,經濟管理體制更加僵化。黨內外廣大干部群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對“左”傾錯誤的抵制和抗爭,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和人民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雖然艱難曲折,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正因為如此,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這十年中,我國國民經濟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的局面。當然,這一切絕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參考資料: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人民網在教育戰線上的撥亂反正-人民網
文化大革命-百度百科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撥亂反正什么意思
【解釋】:撥:治理;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自】:戰國?公羊高《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釋義】:治理動蕩的社會,讓它回歸正道,沒有能超過《春秋》中一書的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糾正比較重大的錯誤。
擴展資料:
【近義詞】撥云見天、撥亂反治、旋轉乾坤、一反既往、救亡圖存、補偏救弊
【反義詞】積重難返、離經背道、每況愈下、積非成是、離經叛道
1、離經叛道
【解釋】:離:背離,不遵守。原指違反封建統治階級所尊奉的經典和教條。現泛指背離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或學說。
【出自】: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
【釋義】:第二本官志大言浮,離經背叛道。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指背離正道。
2、
救亡圖存
【解釋】:救:拯救;亡:危亡;圖:謀求;存:生存。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
【出自】: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夫救亡圖存,非僅恃一二才士所能為也;必使愛國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數之國民而后可。”
【釋義】:所謂救亡圖存,這不是僅僅依靠一兩個有才之士所能做到的;一定要讓愛國思想,普及在最大多數的國家人民才可以。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撥亂反正”擴展:
成語讀音:bō luàn fǎn zhèng繁體成語:撥亂反正
成語簡拼:BLFZ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注音:ㄅㄛ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造句:今天運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二)
近義詞:撥云見天、旋轉乾坤
反義詞:離經背道、每況愈下
成語謎語:玩魔方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讀音糾正:撥,不能讀作“bá”。
英文翻譯:put down rebellion and restore order
成語出處:《公羊傳 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東漢 班固《漢書 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俄文翻譯:нормализовáть обстанóвку
其他翻譯:<德>das Chaos beseitigen und die Ordnung wiederherstellen<法>écarter les troubles et rétablir l'ordre
成語解釋:撥:治理;亂:指亂世;反:回復;正:正常。指整頓混亂局面;使秩序恢復正常。現在也指糾正錯誤;恢復正確的事理。
日文翻譯:混亂(こんらん)を治(おさ)めて,正常にもどす
錯字糾正:撥,不能寫作“拔”。
成語用法:撥亂反正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糾正比較重大的錯誤。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